宗慶后:意氣風發,一地雞毛?
“他說要搞得我身敗名裂。怕什么?我60多歲的人,我什么都不怕?!?/blockquote>
他說要搞得我身敗名裂。怕什么?我60多歲的人,我什么都不怕“我們和中國的成功企業家合作,發現他們還處于成功的早期階段,我們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現實:這些企業家有著鮮明的性格特征——如果他們沒有非常鮮明的性格特征,他們也不可能在中國市場獲得這么大的成功……”
——達能亞太區總裁范易謀
宗慶后的指關節重重地擊打著桌面,發出咚咚的聲音。
氣氛變得稍稍有些緊張。一提及和達能之間的是非恩怨,他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官司都是贏的!11年里他們做了什么?他們完全沒有道理,能有什么道理呢?”
5分鐘前,一場新聞發布會剛剛散場。他是這場以“保增長、調結構、重民生”為主題的亮相會上最光鮮的一個。在這個人人自危的冬天,娃哈哈創下了驚人的業績——2008年娃哈哈集團營業額超250億元,利潤同比增長高達50.36%。
宗慶后稍稍老一些、憔悴了一些。經歷長達兩年之久的惡戰,他以倔強的姿態兀立著。
策略婚姻
“在我看來,就是達能一開始是想低價強買我們的股權,到后來是要我們高價強買他們的股權。對還沒有合資的公司,他們想(讓我們)以凈值賣給他們;后來他們想退出了,于是要求我們以500億買回他們手頭的股權,而他們在十多年里陸續才投資了14個億?!?宗慶后照例痛斥起達能的“不仁不義”。
站在宗慶后的角度,故事被概括成單方面強買強賣的情節,這也是事實。當然,這也不會是故事的全部。
這是中國商業史上沖突最劇烈的一次合資糾紛。外界所謂的“達娃風波”,事實上從始至終都是“強人”宗慶后個人和達能之間的戰爭。在他們11年的奇怪“婚姻”和如今的分手糾葛中,也只有一個貫穿始終的真正主角——宗慶后,這位40多歲還踩著三輪車沿街叫賣文具、冰棍的中學代課老師。
1987年,年過40的宗慶后帶領兩名退休老師,白手起家,依靠14萬元借款,創辦了娃哈哈公司的前身——杭州市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這種在中國上個世紀80年代隨處可見的“紅帽子”企業,一開始就給宗慶后埋下了“所有權界定”之痛的伏筆。
在他的苦心經營下,這家貌不驚人的校辦企業很快發展壯大起來,產權歸屬上的問題一直焦灼他的內心。為了明確自己對企業的所有權問題,宗慶后做了他的第一次努力。1993年初,娃哈哈成立美食城股份有限公司,很多內部職工參股,若能上市則一切產權改革問題迎刃而解,上市后也可以上市公司為平臺進一步整合產權。然而,美食城上市先是因個人入股超比例未能獲 “省市體改辦”放行,1998年又因申報資料出現問題再次擱置。
達能就在這個時期進入了宗慶后的視野。1996年,娃哈哈與法國達能集團、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資建立5家合資公司,百富勤后將境外股權賣給了達能,至此,達能擁有了合資公司51%的絕對控股地位。達能的資本介入,打破了娃哈哈純粹國有的體制。由于當時把商標作價1億元注入了合資企業,2000年娃哈哈在進行MBO改制時,就不再把商標計算在估價里,也使宗慶后僅用1.5億元就購得了29.4%的娃哈哈股份。
通過達能這塊“跳板”,宗慶后分步解決了困擾心頭已久的產權問題。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娃哈哈在宗慶后如今反復強調“當時根本就不缺錢”的情況下,要去和達能聯合。所有的結盟都是基于共同的利益,這一次也毫無例外。
宗慶后的“獨斷”是出了名的。達能幾次派到娃哈哈的管理和技術人員都被宗慶后趕跑了。在合資公司的董事會議上,大股東達能雖然名義上占有3席,但是全由宗慶后一個人說了算。多年來,娃哈哈系幾個主體一套班子,董事長與總經理他一個人做,而且不設副總經理。合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