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許知遠:梁啟超和他誕生150年后的世界
“梁啟超和我隔了一百年,他是1873出生,我是1976年,可能會有一種潛意識的呼應。但我更感興趣的,是從19世紀到20世紀,中國劇烈轉型、進入現代世界的過程中,梁啟超是一個精神世界的代表,他廣泛的社會參與也提供了樣本的豐富性?!?/blockquote>發自:杭州
責任編輯:劉悠翔
梁啟超是我們“熟悉的陌生人”。在中國,幾乎無人不知他的名字,但他模糊的形象,被限定在維新派政治家、《少年中國說》的作者、培養了眾多杰出子女的父親。
1873年,梁啟超生于廣州府新會縣茶坑村。在《三十自述》里,梁啟超用中國和世界歷史的重大事件為自己出生的年份尋找坐標:那是太平天國覆滅后第十年,曾國藩逝世后一年,普法戰爭結束的第三年。當然,在他出生時,紀年方式是同治十二年,癸酉。公元紀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才廣泛采用。而十九、二十世紀的說法,正是經由梁啟超,在中文世界流布。
梁啟超是最早意識到世紀交替的中國人之一,1900年伊始,他寫下了《二十世紀太平洋歌》,預言新世紀將迎來太平洋時代。十九世紀的中國人并不會意識到自己在十九世紀,只有到了二十世紀,我們才會借助新的歷史坐標向前回溯,來描述這個沉淪、屈辱與奮發、救亡并存的時代。
1898年,百日維新失敗后,梁啟超流亡日本,環游世界。中華民國建立后,梁啟超回國,主要的活動舞臺在首都北京和天津的飲冰室。對他而言,廣東的家鄉,變得像少年時代一樣遙遠。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告別了故鄉,事實上,梁啟超在日本橫濱、北美和澳洲的許多活動,正有賴于廣東華僑網絡的巨大支持。
在日本期間的梁啟超。
“假如我們把眼光放在大歷史中沒有名字的那些人身上,會發現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已經有大量的廣東人去了北美和日本,蒸汽輪船的使用,使廣東僑民不再只是下南洋,而是橫跨太平洋來到世界各地?!薄兜赜蛭幕c國家認同:晚清以來廣東文化觀的形成》的作者程美寶教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太平洋沿岸各個埠頭,都有廣東人的蹤影,他們在異國建立起會館、廟宇、同鄉會,或是用公司的方式組織自己,所以當康梁、孫中山等人在海外活動的時候,就會有人給他接頭,安排住宿和行程。這些歷史名人的活動,背后是無名的群體數十年的鋪墊?!?/p>
許多人曾嘗試為梁啟超作傳,民國歷史學家吳其昌寫過半本,到戊戌變法為止;解璽璋的《梁啟超傳》,以梁氏與不同歷史人物的交往與關系進行分章;作家魏微在出版長篇小說《煙霞里》之前,曾花了數年時間寫梁啟超傳記,寫到十幾萬字時,她覺得頭緒太繁雜,便放了下來,先去從事小說創作了。
2023年是梁啟超150周年誕辰,許知遠的《梁啟超》第二部也出版面世。第一部的標題是《青年變革者》,寫1873年到1898年的梁啟超,于2019年出版。許知遠原本計劃分三部寫完,現在寫作計劃已擴充到了五部,第二部《亡命》從1898年寫到1903年,龐雜的歷史線索、眾多與梁氏交匯的人物,都讓許知遠覺得,有必要把他的版本的梁啟超傳擴容。
“所有人都是同時代人?!痹S知遠這樣提示他的寫作以及每一位讀者進入梁啟超的世界的方式。梁啟超并不僅僅屬于昨天,也許他還屬于未來。
《梁啟超》第二部的編輯羅丹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許知遠的寫作脈絡跟史家學者有不同,并非是為回應特定學術史脈絡中的一個問題,而是出于一種很純粹的,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好奇心。就是對另外一個也同樣身處新舊交替、未可知的巨變時期的讀書人,他怎么面對變局,參與其中,產生好奇。所以他的寫作是一種將心比心的、有代入感的寫作?!?/p>
2023年9月,南方周末記者在杭州大運河邊的單向空間專訪許知遠。許知遠十分繁忙,除了《十三邀》的節目錄制,他正輾轉于各個城市進行新書的推廣。當記者問到,如何去平衡書中梁啟超的思想軌跡與社會圖景時,許知遠說:“有時候會覺得時代寫太多了,時代壓倒了個體,有時候又覺得個體寫多了,缺少時代的映照,這是一個不斷去尋找的過程?!?/p>
2023年9月,許知遠在杭州談梁啟超。
“我特別希望跟傳主梁啟超一起進行思想的冒險,你也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么事情。我目前只寫到第二卷,他的思想仍然在繼續演變,我不愿意用后見之明來評價他的思想是不是已經成熟了,那段時間他就產生了這樣一種思想狀況。我想盡量回到歷史現場,去創造某種可能性。這套書的寫作過程,并不是說我已經經過20年研究,深思熟慮了,對他有很多的理解,才開始動筆來書寫它,不是的。我的理解會隨著寫作的進行不斷加深,比如我寫到第二卷,就比第一卷更理解他一些,寫到第三卷可能比第二卷更理解他一些。但也有可能,寫完最后一卷的時候,會意識到最初對他的思想理解得不太準確,因為這是更大的一個框架?!痹S知遠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某種意義上,梁啟超的世界已經是許知遠的平行宇宙。
像做拼圖一樣,構建梁啟超的世界
南方周末:之前有一些從思想史角度來討論梁啟超的著作,比如美國學者列文森的《梁啟超與中國近代思想》、張灝的《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0—1907)》等,而你寫梁啟超傳,主要的興趣是要描述梁啟超那一代人經歷的社會轉型,你覺得這兩種寫作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許知遠:列文森和張灝先生的書是最初影響我對梁啟超的興趣的著作,對我有思想啟蒙的意義。列文森把梁啟超放在一個更大的范疇里,來看待他在中國傳統中扮演的角色,用短短的篇幅涵蓋他的一生。張灝先生的書主要是討論1907年以前梁啟超的思想歷程。大約十年前,我還在美國華盛頓見過張灝先生,去他家做客,一起吃了個夫妻肺片。
它們是思想式的傳記,而我想寫的,是一個更多以人為中心展開,兼具文學性、歷史性,某種意義上具有百科全書色彩的書。我花了很多筆墨不僅寫梁啟超,也寫他的同代人,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