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關心大山里的孩子,那么誰來關心他們丨記者手記
“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后,才知道現實的壓迫,尿不濕、奶粉、房租、水電等各項生活開支?!庇幸淮?, 坐在我面前的萬朝輝,平靜地訴說著這一切。他已經多次想離開山區,回歸到都市生活,但他顧慮38歲的年齡。
責任編輯:何海寧
2013年12月10日,乃拖村小學,教室內采光不好且氣溫比較低,學生們在室外上課。受訪者供圖
2013年7月,我作為一名志愿者,趕往大涼山區。在免費為老鄉拍攝全家福的公益活動中,我和當地的支教老師萬朝輝相識,當年他28歲,來自河南省三門峽市,一個典型的北方人。
萬朝輝支教的地方在昭覺縣色底鄉乃拖村,海拔2600多米。乃拖村小學建于1990年,深褐色瓦片,黃褐色泥墻,年久失修,墻體開裂,大裂縫有三處,最寬的能塞進萬朝輝的拳頭,小的裂縫十多條,能塞進孩子的手指。窗戶用塑料薄膜封著,呼呼的山風吹不進來。三間屋,中間是老師宿舍,兩邊是一、二年級教室。
臨近開學,小學的旗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