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迎來重組后首位新任黨組書記:直面基礎研究和“卡脖子”問題兩大挑戰
在一位長期關注科技政策的學者看來,科技部被調整的這部分職能具有兩個典型特點:“一是這些問題基本能依賴市場機制解決問題,或者說用市場機制來解決更有效率;二是這些問題影響的不是戰略性問題?!?br />
“‘卡脖子’問題包含重大專項,這部分工作是科技部改革之后依然留在手里的,而且升格為由中央來抓?!?/blockquote>責任編輯:錢昊平
2023年10月7日下午,科技部召開領導干部會議,宣布陰和俊任黨組書記。
2023年10月10日,科技部黨組書記陰和俊會見來訪的英國皇家工程院院長、思克萊德大學校長吉姆·麥克唐納德爵士一行。在科技部官網的報道中,這是陰和俊上任后的首個公開活動。
2023年10月7日下午,科技部召開領導干部會議,宣布陰和俊任黨組書記。陰和俊的前任王志剛生于1957年,擔任科技部黨組書記職務11年。而2023年3月發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科技部迎來5年內第二次重組。陰和俊成為科技部重組后首位新任黨組書記。
作為學者型官員,陰和俊曾在高校、科研機構任職多年。多名受訪專家認為,相比2018年的機構改革,此次重組后,科技部著重要解決的是基礎研究和“卡脖子”問題。這也是陰和俊要直面的挑戰。
多次填補科技和軍工裝備領域空白
身為二十屆中央委員的陰和俊是山西古交人,生于1963年1月。
1980年代,陰和俊從太原工學院(現太原理工大學)畢業后先后在太原工學院、太原工業大學工作。1986年9月,他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1992年又到中國科學院電子學所攻讀博士研究生。1995年,陰和俊博士畢業后選擇留在中國科學院電子學所工作,直至2015年11月。
在中國科學院工作的20年間,陰和俊擔任過中國科學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局長,并于2008年1月升任副院長。
2015年11月,陰和俊轉任科技部副部長,分管高新技術和國際合作。16個月后的2017年3月,54歲的陰和俊任北京市委常委,一個月后兼任北京市副市長。
當時,北京市政府領導向人大常委會介紹陰和俊時提到,他“熟悉科研和科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