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王論】訪談就是博弈
訪談播出后,雖不致如上次般劣評如潮,但口碑卻與柏芝的差了一大截,仍舊被批評為造作。為何“同人不同命”,差距這么大呢?
近日香港的熱門話題之一,就是兩位深受“不雅照片風波”影響的女星——張柏芝以及鐘欣桐(阿嬌),終于打破事發后長達一年的緘默,先后接受電視節目專訪,“真情剖白”了事件中的心路歷程。
其實早在一年之前,事發后不久,阿嬌早已召開過一次記者招待會,會中只作了140多字、65秒的簡單發言,說事件對她和身邊的人都造成極大的困擾和傷害,并說自己以往“好傻好天真”,但如今已經長大了,多謝公司、家人、朋友,以及對她不離不棄的歌迷的支持。發言完畢后,她沒有回答記者的提問,匆匆離開。
看得出來,整個記者會經過公關專家精心策劃。
先說形象。阿嬌原先的一頭卷發變得順直,身上穿的也不是新春常見的火紅服飾,或者時尚少女的至愛如露肩短裙,而是灰沉密實的毛衣。這些明顯都經過計算。
再說場景。阿嬌發言前,歌迷送上一個寫著“一定繼續撐孖女,We Support Twins Forever”的蛋糕;發言時又有秩序地排在后方高舉“一定永遠支持Twins”的燈牌;發言后又大叫“支持你”、“支持你”的口號。這簡直是經過精心設計,為電視屏幕及攝影記者量身定做的畫面,目的在于收到最好的傳播效果。有報章暗示,歌迷由公司一手包辦到現場。
至于信息,“天真”和“傻”兩個形容詞,更與Twins一貫苦心經營的純情、可愛形象配合得天衣無縫。
可惜機關算盡的結果卻是不為公眾和輿論接受,反而指責她回避問題,未就所屬公司最初聲稱照片屬偽造的做法作澄清;除了“天真”和“傻”之外,沒有談及“對”“錯”;也沒有為這一事件道歉;整個記者會都只是一場言不由衷的公關表演……結果,劣評如潮,反成了一場公關大災難,令她聲沉影寂達一年之久。
一年后,先是2月末張柏芝打破沉默,到有線電視娛樂臺做訪談。相比上次阿嬌的平靜、惜字如金,柏芝卻作了詳盡、不但“真情”而且“深情”的剖白,談到自己如何面對只有七八個月大的兒子,以及丈夫、父母親、公公婆婆,不時情緒激動,多次哽咽落淚。
與阿嬌的做法不同,柏芝一開始便明確認錯。她身邊的人都叫她不要怪責自己,說她是受害者,很多普通人都有過類似行為,只不過她是公眾人物罷了。她卻說自己不只是受害者,自己是公眾人物,是偶像,做的事會影響到下一代,她不會埋怨任何人,也不會將錯誤推卸到別人身上。一年來沉默不語是給自己一個懲罰,讓自己坐牢。父母一向教育她:“有錯就要認,打就要企定(港人慣用的一句俚語,“企定”是站穩的意思)。”
訪談播出后,柏芝的表現和懺悔廣為社會所接受,香港民眾紛紛贊她勇敢、真誠。
說穿了,柏芝與阿嬌的最大不同就是“我做錯”和“我很傻”這兩句話的分別。柏芝給一眾家長一個明確的交代,使他們可以名正言順、義正辭嚴地訓導子女,所以他們可以“收貨”,可以原諒她。相反,上次阿嬌的表現則不然。
柏芝的訪談深受好評后,阿嬌也去了無線電視臺的王牌節目《志云飯局》作訪談。這一次阿嬌終于認錯了,明確說自己不應該拍攝那些不雅照片,而且也情緒激動,多次哽咽落淚,“深情剖白”了自己的心路歷程,比如為何愛上陳冠希、雙方交往時的溫馨片段、事發后自己的惶恐無助,甚至想過自殺等等。
不料,訪談播出后,雖不致如上次般劣評如潮,但口碑卻與柏芝的差了一大截,仍舊被批評為造作。為何“同人不同命”,差距這么大呢?
首先,當然是一年前出師不利,令觀眾先入為主、更加挑剔;其次,雖說《志云飯局》是王牌節目,但一直給人以公關宣傳之感,主持人陳志云給人的印象過于招搖,讓人覺得這個節目本身就很造作;第三,訪談是在阿嬌公司老板家中錄像,還傳出其經紀人在現場插手干預的消息。這更是大忌,讓人覺得阿嬌遭人擺布;第四,訪談的剪輯片段放在該電視臺的新聞報道中播出,更惹來極大的反感甚至投訴,指責其傷害了新聞的專業性和公信力,淪為宣傳造勢的工具;最后,訪談中大篇幅談到阿嬌重新投入娛樂圈工作的事,讓人對這次訪談的目的頗多猜想。
還是那句話:公關斧鑿痕跡深,聰明反被聰明誤。面對越來越憤世嫉俗的港人和傳媒,當事人至今仍沒有明白凡事不可做得太著痕跡、過猶不及的道理。
訪談,尤其是電視訪談,從來就是一場絞盡腦汁、需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的博弈。
事有湊巧,電視訪談播出之后,兩位女星都轉趨高調,重新投入工作和安排演出。于是便有人揣測,相關的訪談是為兩人的復出鋪路。
談到“訪談”與“復出”,我想起了最近一部獲多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對話尼克松》(Frost / Nixon)。影片講述尼克松因“水門事件”下臺后3年,英國電視名嘴大衛·弗洛斯特(David Frost)為了出名不惜孤注一擲,以巨額酬金成功邀到尼克松接受其獨家訪談;而一直保持緘默的尼克松肯再度粉墨登場,則是為了借此挽回日薄西山的形象,甚至奢望東山再起。雙方可說是各懷異心。有關這場訪談中的高手博弈,下一期再談。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