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10萬名中國村醫被看見

穿越九色甘南,沿著夏河拉卜楞寺的鐘聲一路向北,青翠的甘加草原展開在眼前。車隨山路起伏,道路百轉千回,無數牛羊點綴在山坡上,這片高原秘境總能給人無數驚奇。

生于同屬甘南的夏河縣王格爾塘鎮,才讓拉毛對如斯風景見慣不怪。每當走在蜿蜒曲折的村路上,意味著她忙碌奔波的一天又開始了。作為一名鄉村醫生,才讓拉毛每月至少下鄉入戶一次,為村民體檢、隨訪,以及推進居民電子健康建檔、老年人健康管理及健康衛生知識普及等工作。車窗外群山起伏,牛羊如織,才讓拉毛往往無暇欣賞。她心里只盼著,這條路什么時候走完,這樣她便離村民更近一點。

在《幸運者:一位鄉村醫生的故事》開篇,作者約翰·伯格寫道,“風景有其迷惑性。風景是棲居者的生活環境,有時似乎更接近于一幅幕布,人們的掙扎痛苦、成就輝煌、意外事件在幕前一一上演?!?/span>

然而,旁觀者大多看到風景的綺麗,卻往往忽略在這塊幕布間生存的人的喜怒哀樂。

回鄉扎根

“小時候覺得穿白大褂很好看,很有面子”,才讓拉毛從小便對醫生這份職業有不少憧憬。然而,她對醫生職業與家鄉醫療水平產生切身體悟,卻談不上是一段愉快經歷。

才讓拉毛10歲左右的時候,她的哥哥出現持續咳嗽、發熱等癥狀,不久后于夏河縣人民醫院確診肺結核。

與此同時,奶奶也開始咳嗽,但由于癥狀輕微,當地村醫判斷只是普通感冒。鎮上的醫療設備不如縣上精細,也未在第一時間檢查出病因。隨著奶奶的病情日益嚴重,才讓拉毛一家驚覺原來她也患上了肺結核,可惜當時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最終,老人抱病去世。

日后看到村里的人患病習慣性硬扛,或不把輕微癥狀當一回事,才讓拉毛總會想起這段往事。

2014年,在高考填報志愿時,才讓拉毛果斷選擇了甘肅省中醫藥大學,并在2019年畢業后回到土生土長的夏河縣當村醫。

才讓拉毛在2019年回到家鄉當村醫。

在中國的另一端,遠在2500公里之外的海南臨高縣,王璐瑤與才讓拉毛年齡相仿,也在求學結束后回到家鄉投身基層衛生事業。

由于兒時腸胃不好,王璐瑤與醫生有著更“親密”的聯系。她試過好幾次大半夜胃疼,不僅自己難受,家人也擔心得愁眉苦臉。幸運的是,在醫院治療一段時間后,王璐瑤的病情漸漸好轉,這給予她莫大的安全感,也讓她感到,“能當醫生是非常好的事情”。

高中畢業后,王璐瑤直接報考了大學畢業后定向回鄉的醫學專業。在她看來,小縣城較難留住人才。小時候曾被醫生治愈,在學成歸來后報效家鄉,是她作為一名海南本地人的驕傲。

下鄉困境

如今,距離才讓拉毛和王璐瑤的童年過去近20年,夏河縣和臨高縣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有的問題卻如頑疾,在遼闊鄉間根深蒂固。

村民容易忽視疾病,健康與衛生意識落后,是才讓拉毛從小目睹的“頑疾”之一,這也讓她在剛當村醫時倍感頭疼。

她曾遇到過高血壓病人,明明有癥狀,卻一直扛著,直到某一天突然暈倒;也碰到過剛出院的村民,大病未愈,就忙著下地干活;也有人從未做過體檢,感到身體不適,卻不知道原來那是生病的征兆。

對健康的忽視,或許與當地經濟狀況及村民文化水平有關。才讓拉毛負責管理的格爾倉村有63戶,329人,其中老年人26人,0~6歲的兒童十幾人。平時,才讓拉毛接觸四五十歲以上的村民最多,這部分人群屬于村中易患病人群,大多沒有讀完小學,有的則沒怎么上過學。在他們心里,跟健康相比,通過種地或放牧維持生計才是頭等大事。

每次下鄉,才讓拉毛總會抓住機會向村民普及健康知識?!拔译S訪的多是慢病人群,要給他們量血壓、測血糖、量體溫、測身高體重,還要詢問他們最近有沒有吸煙喝酒,有沒有按時服藥,有沒有藥物不良反應之類?!痹诖酥?,適量運動、調整心態,以及注重個人衛生,也是才讓拉毛常常提出的建議。

有的村民一口答應,回過頭就把這些建議拋到腦后。才讓拉毛只好跑得勤快一些,跟他們反復講,就像一名女兒淳淳叮囑父母或長輩注意身體。再頑固的村民,也開始漸漸“服軟”。

為了增強與村民的日常聯系,才讓拉毛還給村民們建了微信群。平時,才讓拉毛除了在群里發送體檢、注射疫苗等通知,還會為村民答惑解疑。不識字的村民,常常把藥盒包裝拍照發到群里,詢問如何用藥。

一些改變正在發生。如今每次體檢,才讓拉毛發現村民基本都會主動前來參加,還知道要空腹。村民的個人衛生意識也改善了不少,養成了及時清理飯后殘渣,按時洗澡、洗衣服等習慣。

看著兒時便認識的村民朋友慢慢培養起健康意識,擁有更多與疾病對抗的能力,才讓拉毛日漸感受到村醫工作的價值所在。在才讓拉毛看來,村醫不能“等著”,要學會主動關心村民,幫助他們發現問題。從小在這片土地長大,在才讓拉毛心里,沒有人比自己更適合夏河縣村醫這份工作。

才讓拉毛既是村民的健康守護者,也是村民的好朋友。

觀念或許可以通過人為努力轉變,地理條件的約束,卻并非靠個人可以解決。

夏河縣多山,居民住所分散,或立于山巔,或藏于山溝。村里的路多是土路,或坡度大,極陡;或狹窄,僅可供一車通過。在日復一日的下鄉路上,才讓拉毛跟著山路起伏顛簸。

遇到惡劣天氣,無法行車,便只能靠走。雨天土路坑坑洼洼,布滿積水,才讓拉毛深一腳淺一腳,小心翼翼不讓鞋子在泥土里陷得太深。下雪時路便更難走了。好幾度上山的路結冰,加上山坡的斜度,得慢慢挪動步子,才不至于滑倒。短短幾里路,竟要走上20分鐘。才讓拉毛肩上還背著包含隨訪表、血壓計、血糖儀以及給村民帶的小禮物等十斤左右的行李。

回憶起最驚險的一段路途,才讓拉毛至今心有余悸。那次下鄉,車子經過一段單行道,旁邊還緊靠一個落差不小的懸崖,路邊沒有護欄。土路坎坷不平,一不留神,輪胎竟陷進了土里,絲毫動彈不得。才讓拉毛和司機不敢輕舉妄動,焦頭爛額。幸好路過的村民發現他們被困,馬上號召其他村民過來幫忙。有的村民帶上繩子,在前面拉,有的人則在后面使勁推,花了快二十分鐘,終于把車子拉了出來。

村醫這份職業沒有五險一金,僅有養老保險。萬一下鄉路上出意外,那該怎么辦?這個問題梗在才讓拉毛心頭許久。好在,2021年夏天,鄉村醫生項目來到夏河縣,宣講村醫保障工程,并為夏河縣的每一位村醫購買了意外險和重疾險。與項目一同到來的,還有駐點隊員桑吉草。

據桑吉草介紹,鄉村醫生項目由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下稱“復星基金會”)、 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主辦,自2017年啟動,為村醫提供保險保障、線上線下培訓、慢病簽約管理等支持。迄今,項目已覆蓋中國16個省、市、自治區的78個重點幫扶縣,守護2.4萬名鄉村醫生,惠及300萬農村家庭。平時,像桑吉草一樣的項目駐點隊員常與村醫一同下鄉,了解村醫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及時幫忙。

如今,隨著村路修繕、部分村莊易地搬遷,再加上鄉村醫生項目提供的額外保障,才讓拉毛的下鄉之路輕松了不少。

鄉村醫生項目駐點隊員桑吉草與才讓拉毛一起下鄉。

走出新路

四年多來,隨著才讓拉毛與其他村醫穿梭于夏河縣的各個角落,村民的健康衛生意識日益提升,而這又為才讓拉毛帶來了新的挑戰。有時她無法解答村民的疑問,便會請教衛生院同事,或者回家查資料。村民在進步,自己也得不斷向前,才讓拉毛心想。

為了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把病看好,才讓拉毛幾乎從未缺席夏河縣衛生健康局組織的村醫培訓。2020年4月,才讓拉毛參加了鄉村醫生能力提升培訓班,取得了鄉村助理醫師資格證;2021年8月,她前往蘭州培訓三個月,并在同年取得藏醫職業醫師資格證。在此之外,才讓拉毛每周還會參加三到四次線上培訓。

此外,才讓拉毛還參加了復星基金會聯合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推出的鄉村醫生“龍門夢想計劃”。該項目自2019年啟動,給予考取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的村醫每人3000元的激勵,助力村醫實現持證上崗。2022年取得資格證后,才讓拉毛便收到了“龍門夢想計劃”提供的3000元激勵,將近她一個月的工資,她的進修與考證熱情被大大激發。

2023年6月,“龍門夢想計劃2.0版”全新升級,將考后獎勵轉為免費的考前集中培訓,線上培訓貫穿全年,線下培訓一年兩次。以前村醫大多是自己復習考試,單打獨斗,現在,村醫們通過考前集中培訓班提高了考取資格證的效率,這是對他們切切實實的幫助。

村醫們參與“龍門夢想計劃2.0版”培訓。

與才讓拉毛一樣,王璐瑤在入職衛生院后也一直保持進修。

2022年12月,王璐瑤被調動至海南臨高縣文瀾江衛生院工作,并被提拔為院長。這一新身份讓王璐瑤不僅注重自我提升,還把培訓范圍擴大到了整個衛生院與當地村醫群體。培訓內容包括醫療技術、公共衛生服務、傳染病防控等。平時,王璐瑤還會鼓勵同事自學理論知識,運用論文檢索工具查詢國內外前沿的醫學信息。

醫學培訓在外行人看來頗為枯燥,但王璐瑤卻樂此不疲。于她而言,無論是病理、生理、人體結構,還是人體內的生化反應,處處充滿科學的趣味,越學,就越有意思。這種“人體的探索”,讓王璐瑤越發鐘情于自己的工作。

在王璐瑤看來,進修培訓不僅有助于提高專業水平,還有助于守護村醫。

一直以來,由于鄉村醫療體系建設落后于經濟發展,村醫群體普遍面臨“進不去,用不了,留不住”的困境。由于相對普通的待遇與較為艱苦的工作條件,偏遠地區難以留住有能力的村醫,也很難吸引年輕人進入這個行業。村醫培訓則為困境根源鑿開了一個突破口。

據王璐瑤介紹,診療收入是臨高縣村醫的收入來源之一,每為一名病人看診,村醫能收到10元診療費。在各類培訓下,隨著村醫的醫療技術水平提升,看診疾病種類增加,醫術口口相傳。目前,臨高縣的村醫基本都能開診,部分村醫每天能為十數名病人看診,收入與過去相比有所提升。

2023年10月19日,在由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復星基金會主辦的“健康中國2023暖心鄉村醫生及鄉鎮衛生院院長”發布儀式上,才讓拉毛和王璐瑤均被評為2023鄉村醫生項目青年榜樣。復星基金會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鄉村醫生項目升級,不斷完善村醫待遇保障,引導和培養更多的基層衛生人才;復星健康旗下的所有醫院都將陸續成為培訓基地,幫助村醫學以致用,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

今年,鄉村醫生項目走到第六個年頭,從最初直接聚焦于村醫本身,如今,幫扶縣大病患者救助、鄉村衛生室智慧升級、因地制宜嫁接鄉村產業資源等助力改善村醫處境的舉措,也被納入項目。守護、幫扶與賦能村醫背后,蘊藏著“鄉村醫生”項目力求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水平提升,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宏大愿景。

鄉村醫生作為基層健康的“守門人”,也是最先看見村民健康困境的人。然而,村醫面臨的困境卻常常置于盲區。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在村衛生室工作的人員達136.7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和持鄉村醫生證的人員達114.1萬人。鄉村醫生項目與復星基金會將聚光燈照在村醫群體之上,力求守護這群默默耕耘的基層醫療衛生工作者。

隨著中國大地風景幕布間的村醫生活被看見、被守護,一個又一個村莊,與此緊密相連的無數村民命運,正在不斷改寫。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