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洲法郎到維和駐軍:法國如何維持在法語非洲的影響力

法國政府在“法語非洲”和“非洲法郎區”下的這盤大棋,當然是考慮到法國利益。但這已不再是兩個世紀前“殖民主義”那老一套,而是“后殖民主義”時代的一種新安排,法國一方面維持了在這些地方的影響力,但另一方面也要出錢出力出信用,一些國家不愿意這樣跟法國玩了,法國也得乖乖退出,所以法國總體上是“大哥”或“共主”的角色,有小弟不鳥這個“大哥”或不認這個“共主”,法國也沒法像過去那樣用強。故而我們要以新思維、新觀念、新方法去審視與研究這一現象。

責任編輯:陳斌

2023年7月26日,尼日爾發生軍事政變,尼政變領袖、前總統衛隊長廢黜總統巴祖姆,停止對法出口鈾礦石,雙方談判失敗后,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將在今年年底前撤出在尼全部駐軍。這對前幾年法國政府提出的“重返非洲”戰略,會有多大影響呢?

要對其做出預判,就得先了解非洲地緣政治中的“法語非洲”和“非洲法郎”概念。

“法語非洲”和“非洲法郎”

作為老牌殖民主義大國,法國在巔峰時期曾擁有近1300萬平方公里殖民地,在英國之后位居第二。其殖民地主要在非洲,曾一度占領了非洲總面積37%,如此廣大的非洲地區,以法語為官方語言,被稱為“法語非洲”。

二戰后,“反殖民主義”運動在全球興起,法國曾派出軍隊武裝鎮壓印度支那、阿爾及利亞的獨立運動。戰爭失敗后,法國認識到“殖民主義”大勢已去,遂順應了這一歷史潮流,前法國殖民地紛紛獨立。

從1960年代開始,英、法的殖民體系全面瓦解,在“后殖民主義時代”,老牌殖民帝國與第三世界前殖民地之間的關系,在國際政治層面逐漸進入平等時代。當然,由于經濟、科技、文化、社會、生活等其它方面的發展不均等,在國際商貿方面,西方國家擁有市場優勢。

1945年12月,法國政府發行“法屬非洲殖民地法郎”,非洲各法屬殖民地在法國財政部設立“業務賬戶”,將外匯全部存入該賬戶?!胺▏ɡ伞迸c“非洲法郎”之間固定兌換比為1∶1.7。截至1949年,法國通過金融手段,控制了非洲殖民地80%出口額、75%進口額。

1958年9月,法國制定《第五共和國憲法》,把“法蘭西聯邦”改為“法蘭西共同體”?!肮餐w”各成員國在內政、經濟等方面享有自主權,但外交、國防等仍由法國控制。1960年以后,“共同體”內12國先后獨立。1961年,“共同體”參議院宣布解體。此后,法國以雙邊條約、貿易協定、“聯系國”等形式,與原共同體成員國保持較為密切的雙邊關系。

法國的殖民體系瓦解后,法屬非洲國家相繼獨立。新生的非洲國家聯合起來,與法國政府進行談判。這些剛獨立的法屬非洲國家,于1962年組成了“西非國家貨幣聯盟”,1972年成立了“中非國家銀行”,由這兩個央行系統來統一發行這些新生國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