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廣東省衛健委:基層診療“不僅要有大樓,還要有人才”
參與“百名衛生首席專家下基層計劃”項目的47家中心衛生院在三年間平均門診量從11.4萬人次增加到14.9萬人次,年均增長率為9.3%,充分說明參與項目的中心衛生院提供的醫療服務獲得了當地居民的認可。
2023年開始的新一輪“百名衛生首席專家下基層計劃”,將建立項目績效評價參考指標體系和標準,將首席專家協助開展??平ㄔO、帶教醫務人員以及拓展新業務作為考核重點,考核就診患者和聘用單位對首席專家的滿意度,推動科學、規范開展考核。
發自:廣州
責任編輯:曹海東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藍塘鎮中心衛生院,醫院門診樓大廳內擺放著衛生首席專家的宣傳易拉寶。(南方周末記者宋炳晨/圖)
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群眾在家門口看名醫,備受各級政府關注。2023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2023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深入實施新一輪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計劃,有效增加農村和欠發達地區醫療資源”。
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最重要的是補齊人才短板。2023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中強調,加大基層、邊遠地區和緊缺專業人才培養扶持力度,縮小城鄉、地區、專業之間人才配置差距。
為打通服務群眾健康的“最后一公里”,提供更為便捷、優質、高效的衛生健康服務,廣東推出“百名衛生首席專家下基層計劃”。該計劃通過面向全國選聘100名具有高級職稱且符合崗位條件的退休醫生,在廣東省內47家升級建設的中心衛生院擔任首席專家。
就廣東省基層診療體系建設、“百名衛生首席專家下基層計劃”新一輪實施情況,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了廣東省衛健委。
“扶上馬,送一程”,加快形成服務能力
南方周末:廣東是全國經濟總量第一大省,但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這也體現在基層衛生健康體系上。近幾年,廣東投入大量資金全面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目前進展如何?
廣東省衛健委:從2017年開始,廣東投入500億元,從設施、設備、人才等方面全面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夯實基層基礎。并把升級建設47家中心衛生院作為強基層的“頭號工程”,計劃“三年建成、五年形成服務能力”。到2020年底,47家中心衛生院圓滿完成“三年建成”目標任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面貌煥然一新,具有廣東特色的基層衛生健康服務之路逐步形成。
“三年建成”只是階段性任務的完成,是新的起點。在接下來時間,繼續完成“五年形成服務能力”,達到中等水平縣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