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人”成了貶義詞:語義嬗變背后是對消費和情緒的無度索求

文化資本所推廣的這種文化范式的核心,實際上就是后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即對消費欲望的予取予求和隨時隨地的情緒索取。前者是個體在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中所能達到的最理想物質滿足狀態,后者則是高度原子化的社會中對抗個體孤獨的基本要求。

責任編輯:陳斌

通常認為,“老實”作為一個形容詞,在漢語中有兩層語義,其一是指道德層面上的誠實可靠,其二是指行為層面上的守法守序。在1980年代之前,“老實”絕對是對一個人的正面評價,無論是在工作場合還是在婚戀擇偶市場,“老實人”的評價都類似某種質量保證,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可以說,誠實可靠和守法守序,在任何一個有著正常道德傾向的社會中都是不折不扣的優秀品質。然而從1990年代開始,“老實人”的語義迅速發生變化,逐漸和“人際交往能力差”“懦弱”“愚笨”“經濟能力低下”等負面含義聯系起來。

進入網絡時代后,“老實人”更是被無限解構,尤其是在婚戀市場上,“老實”直接與“情商低”“不能提供情緒價值”“無趣”掛鉤,成了不折不扣的“減分項”,“老實人”在婚戀市場中被徹底邊緣化。201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老實”超越“經濟條件差”和“無正式工作”,成為某地35歲以上青年成為“光棍”的第二大原因(第一大原因是疾病或身體殘疾)。

前不久的一場網絡直播中,一名網絡主播因被粉絲稱為“老實人”而勃然大怒,也許他并不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