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ESG運動,在反什么?中國企業如何應對?
對ESG體系的批評,并不能簡單等視為“反ESG運動”。不少批評者是對企業和金融界在環境、社會議題上的言行不一或過度營銷表示反感,希望大家能把ESG做到實處。
責任編輯:康華
“ESG是一場騙局,它已經被虛偽的社會正義戰士武器化?!?/p>
“ESG這三個字母已經變成了炒作和爭議的縮寫,要求企業兼顧環境、社會、治理三者并且同時保持獲利難度太高,以至于大多數企業都只把ESG當成文案寫作大賽?!?/p>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勞工權益、多元包容等議題持續受到關注,ESG概念被越來越多人熟知,但在全球范圍內,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尤其是在國際貿易中擁有較大話語權的美國,ESG甚至成為兩黨斗爭的戰場。到底是為什么?中國企業又該如何應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美國反ESG運動的緣起和近期發展
2018年,全美制造商協會、美國股權交易商協會、儲蓄與退休基金會、小企業與創業理事會等機構聚集起來,成立了“小微投資者聯盟”(Main Street Investors Coalition),旨在為大眾投資者發聲,阻止貝萊德、先鋒集團這樣的機構在投資決策時考慮ESG因素。
聯盟認為,資管公司主要任務是幫助投資者利益最大化,強調投資組合產品一定要無軍火、無化石燃料,是用大眾投資者的錢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不符合投資者利益。
2021年6月,得克薩斯州頒布法律,禁止部分州政府指定的養老基金投資于抵制化石燃料行業的金融機構,成為美國第一個提出反ESG法案的州政府。
2022年8月,亞利桑那州總檢察長Mark Brnovich組織并領導了一個由19個州組成的聯盟(包括亞利桑那、肯塔基、印第安納、得克薩斯等),共同致函積極踐行ESG投資理念的資管巨鱷貝萊德公司,指責它掌握著公民的血汗錢,卻沒有利用這筆資金做出最佳的投資選擇。
8月23日,佛羅里達州通過了一項決議,禁止2280億美元的州養老基金投資于支持ESG的公司。之后不久,得克薩斯州也公布了一份擬從中撤資的金融公司“黑名單”,名單上有10家金融公司,包括貝萊德、瑞士信貸和瑞銀等巨頭,原因是這些公司抵制油氣行業。
在聯邦政府層級,2022年11月美國勞工部出臺了一項新規,允許養老金管理人在投資決策中考慮ESG因素。盡管該規定用到的字眼只是“允許”而非“要求”,卻仍遭到以共和黨為主的反ESG陣營的強烈反對。隨后,美國參議院以微弱票數優勢推翻了美國勞工部的這項規定,理由是在投資決策中考慮ESG因素會損害養老金回報,因此主張在養老金管理中“禁止”考慮ESG因素。
進入2023年,反ESG陣營又有進一步的行動。據統計,僅2023年的上半年,就有37個州提出了超過156項“反ESG”法案。根據政策跟蹤公司Plural的調查,在2023年,超過三分之二的美國州立法機構考慮過反ESG的相關立法,其中14個州已經立法限制在公共投資和采購中考慮ESG因素,而這些州大多由共和黨控制(見下圖);相反,民主黨執政的州則多是支持ESG的。
企業層面,石化企業也在大力支持反ESG的法規和政治倡議,非營利研究組織OpenSecrets數據顯示,阿拉斯加州美國參議員Daniel Sullivan在2022年5月提出了限制類似貝萊德這樣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權力的法案,他在2017年至2022年期間從石化企業獲得了376,497美元的競選捐款。
來自德克薩斯州的共和黨反ESG美國眾議院議員Daniel Crenshaw,在2021-2022年選舉期間從油氣行業獲得了235,469美元的競選捐款。
在投資界,2022年在俄亥俄州成立的Strive資產管理公司,現在正成為反ESG運動最著名的倡導者。2022年8月,該公司推出了它的第一只指數基金—美國能源ETF(DRLL),專門投資于美國傳統的化石能源行業。
在頭幾周的交易中,該基金吸引了超過3億美元的資金,《金融時報》稱之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Strive ETF的成功標志著反ESG運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已從輿論戰、法律戰升級到提供相抗衡的金融產品。
ESG為何在美國備受爭議
為何ESG這樣一個旨在提高社會福祉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會在美國陷入如此爭議?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出自對ESG影響經濟效率的擔憂,一些保守派政治人物、投資者和企業家認為,ESG投資是左派推動的政治正確運動,會限制企業自由發展、降低投資回報、增加監管成本和風險。
二是ESG所提倡的可持續發展原則損害了油氣、煤礦等傳統行業的利益。以這些行業為支柱的州政府,如得克薩斯州,對ESG的發展勢頭有所忌憚,擔心這股風潮會打擊本州的經濟、稅收和就業。
三則與美國國內日益激烈的價值觀分歧和意識形態之爭有關。在美國,ESG常被政治化為“覺醒資本主義”(woke capitalism)?!坝X醒”一詞,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黑人反歧視運動中用到的俚語,泛指被歧視的群體意識到了系統性的歧視,并且要對此保持清醒、警惕。
如今,“覺醒”一詞在社交網絡、媒體上被頻繁引用,用來挑戰傳統權力結構和社會秩序,反對一切歧視和不公,主張平權、構建福利社會、縮減貧富差距。
ESG提倡重視環保、促進社會平等的核心理念與偏“左”的政治主張趨同,民主黨通常將其當作政治進步、社會革新的標志,并大力支持;保守派則使用“覺醒資本主義”一詞來諷刺自由派盲目的“政治正確”,他們強調,ESG與其所代表的“覺醒資本主義”會削弱股東權利,扭曲市場,損害經濟增長,同時他們也傾向于否認人類行為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基于ESG標準的投資造就了一個左派的商業階層,他們(ESG支持者)一味沉迷于向外界傳遞美德信號,以達到自我推銷的目的?!?/p>
“踐行ESG的大企業正在與其左派盟友合作,顛覆人民的意愿,包括以有損印第安納州家庭利益的方式投人民的血汗錢?!?/p>
時至今日,兩黨還在就ESG議題和相關政策爭斗不休,這種爭議也將持續一段時間。
反ESG運動對海外投資界和企業的影響
反ESG浪潮雖然主要集中在政治層面,但或多或少影響了ESG的發展勢頭。匯豐銀行今年7月發布的一份針對全球金融人士的ESG市場情緒調查報告顯示,反ESG風潮對北美金融界產生了一定影響,一些基金開始避免在命名上與ESG直接掛鉤,而是自稱為主題基金。
2022年12月,全球第二大資產管理公司Vanguard宣布退出凈零資產管理倡議(Net Zero Asset Managers, NZAM initiative),即便該公司已承諾2050年前投資組合要達到凈零排放。這項決策與公司的凈零承諾相違背,矛盾的行為反映了ESG背后的復雜斗爭。
而在其它行業,許多企業也因為害怕被反ESG群體“報復”,選擇在相關議題上保持沉默,不公開其碳排放目標、實施計劃等信息。
另外,據研究機構Sustainable Investment Institute的統計,近兩年美國境內反ESG主題的股東提案數量大增,2023年共有79項提案要求企業撤銷其在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等議題上的投入,高于去年的45項,增幅達76%,盡管這些提案大部分沒有獲得通過。
中國企業該如何對待反ESG運動
ESG雖然看似是一個舶來品,但與我國現階段提倡的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政策導向具有高度一致性。對待“反ESG運動”和它背后的沖突,中國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和采取行動。
首先,當前輿論對ESG的批評,并不能簡單等視為“反ESG運動”。ESG不像傳統的財務指標,涉及的議題廣、描述性內容多,目前市場上存在企業信息披露質量不高,評級機構標準差異大,投資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同時,企業也出現環境信息披露造假、環境行動浮于表面等“漂綠”行為,造成人們對ESG體系的批評,乃至質疑。但批評體系的不完美并不意味否定它的核心價值。
不少批評者都是認同ESG理念的,只不過他們一方面對企業和金融界在環境、社會議題上的言行不一或過度營銷表示反感,希望大家能把ESG做到實處;另一方面希望ESG評價體系能夠更完善,呈現出一致性、全面性和公平性。馬斯克對ESG評級和指數編制的炮轟,恰恰證明了他對其核心價值的在乎。
而美國反ESG運動的意識形態色彩很濃,該話題在美國被放大,與其當下撕裂的政治環境有很大關系。當美國的政治氣氛轉變時,或者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挑戰更加嚴峻時,可預見反ESG聲量會降低。
因此,企業需要認識到,比起因實行ESG可能招致的來自反ESG群體的抵制,忽視ESG風險帶來的代價會更高。
其次,要做好系統披露ESG的心理和技術準備。2023年6月19日,在中國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FRS Foundation)旗下的國際可持續發展標準理事會(ISSB)北京辦公室正式揭牌,標志著中國政府及監管部門對ISSB所制訂的ESG披露標準的認可和重視,以及在ESG實踐上與國際接軌的意愿。ISSB新規將于2024年1月正式生效。
不出意外的話,我國企業ESG披露也將逐步從“自愿”過渡到“強制”或“半強制”,并與ISSB的披露準則對齊。Economist Impact針對中國上市企業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國內公司尚未做ESG披露的首要原因是“收集披露所需數據存在挑戰“,占回答者的52%。因此,一個必要的技術準備就是在了解ESG披露要求之后,搭建全面的ESG數據收集體系。
第三,企業內部要有完整的ESG戰略規劃和具體的實施安排。反ESG人士雖在美國時有動作,但踐行ESG仍是全球范圍內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ESG是對企業經營素質的全面考核。為做好答卷,企業一是應先厘清與自身相關的ESG議題,并分清主次、做針對性的布局;二是圍繞重要ESG議題設定可行的目標,既包括定性的戰略方向,也包括量化的、有時效性的指標。特別是在碳中和問題上,要有明確的路線圖;三是對ESG管理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除自身隊伍建設外,更要多多借助外力,如行業內或跨行業聯盟、綠色初創公司、咨詢或專業服務機構、NGO、政府政策等;四是積極創新,尋找環境和社會痛點的解決方案,打造“亮點”,為企業開拓未來發展的機會。
第四,對于在海外開展業務的中國企業,更要堅定推動ESG的信念。海外一些地區,ESG監管上比國內更為嚴格,管理ESG風險面臨著更大的復雜性。中國企業要熟悉國內外在具體ESG條例上的差異,在開展業務前充分了解并遵守當地法律法規,避免負面事件影響企業聲譽甚至導致訴訟和處罰。條件允許時,還可與當地機構和人士合作,獲取專業意見,做到“入鄉隨俗”,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
在美國市場,為了避免卷入不必要的政治紛擾,可以多使用“可持續發展”這類偏中性的詞匯,但具體的ESG實踐仍要結合自身能力有效推進,畢竟大多數美國本土企業也沒有因反ESG運動減少在ESG方面的投入和創新。
? (本文作者: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創新、創業與公共政策學域副教授 何今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創新、創業與公共政策學域研究助理 梁曉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