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哲琴:見山還是山

在演唱《一個真實的故事》(《丹頂鶴的故事》)和參加青歌賽獲獎成名后,朱哲琴沒有簽任何唱片公司,也沒有進文工團,她那時候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不要成為走穴歌手,不要被包裝,不要進入一種范式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河北

責任編輯:楊靜茹

(受訪者提供/圖)

朱哲琴還是青少年時,夢想成為旅行家。數年后她奪得青歌賽專業組的通俗唱法二等獎。如果就這樣踏上演藝歌手的道路,她能挑選諸多唱片公司、演出機會,名利雙收;也可以拋開一切追尋自己真正想做的,只是那時候她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1991年,也就是參加完青歌賽那年,23歲的朱哲琴離開廣州去了成都,仍舊心心念念當導游。她當時以及未來多年的合作伙伴,作曲家何訓田聽了有點生氣,說她不唱歌實在可惜。

盡管沒能成為旅行家,她之后依然去了印度、不丹、尼泊爾,也去了西藏、云南、內蒙、貴州、新疆——采集音樂。她的歌聲也走得很遠,第一張專輯《黃孩子》(1992)便在通俗唱法之外呈現出藝術化特質,《阿姐鼓》(1995)在56個國家出版發行,成了第一張全球發行的中文唱片,到了《央金瑪》(1997),范圍擴大到65個國家。在20世紀末興起的新世紀音樂(New Age Music)浪潮中,朱哲琴是代表性人物。

有時候她把自己歸結到歷史規律中去——她在90年代的走紅暗合人在物質生活豐盈之后對精神的追問。有時候她只是說,人真的很奇特,生命體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呢?

她花了很長時間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期間發行了6張專輯,包括一張現場錄音專輯,舉辦了世界巡回演唱會,擔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親善大使,發起基于中國傳統音樂與手工藝保護及傳承的親善行動和原創設計平臺。然后,機緣巧合,開啟聲音藝術,不亦樂乎地創作至今。

不過,社會活動和藝術創作導致她在音樂表演領域變得相對安靜。將近十年沒有辦音樂會之后,2023年9月30日,她在河北承德的阿那亞金山嶺社區展演新的音樂與聲音藝術作品,其中包括一場小型音樂會。

“我很久沒有給大家唱歌了?!毖莩龅牡诙煳乙姷剿?。我們走進一間山腳的冥想室,她脫掉鞋子、外套,一身黑色隱沒在逐漸昏暗的榻榻米上。這間屋子的采光大多來自一面落地窗,窗外是枯山水,僅露出一線天,黃昏正在來臨。

“山問·大自然的秘密”現場展演(受訪者提供/圖)

一場久違的略帶即興的音樂會

從7月份開始,應阿那亞邀請,朱哲琴在金山嶺駐地三個月,進行音樂與聲音藝術駐地創作。這里地處北京、河北交界處。山脊上連綿散落著明長城遺跡,頹圮得和亂石混作一堆。往西南方向就是首都,入秋后層林漸染。金山嶺一帶聚居著原住山民,也因為地產開發引來了不少“新山民”,置業或攜家出游。

有意無意地,阿那亞品牌創始人馬寅要在這里打造世外桃源。首先這里交通不便,其次與自然極其貼近。在一場晚宴和一次對談中馬寅都講到:未來十年或更長時間里,我們生活中痛苦的時間會比幸福更多,因此溫暖人心這件事在未來可能是一個主流。

朱哲琴的展演會在阿那亞金山嶺的兩座標志性建筑中完成。一處是建筑師柳亦春設計的上院,依山勢而建,由院、臺、殿組合而成,是社區的精神高地。一處是建筑師李虎與黃文菁設計的山谷音樂廳,狀如巨石,也如天外來物。

駐地的三個月里,朱哲琴在不同時間去過音樂廳和上院,清晨、黃昏、午夜,刮風、下雨或者起霧,“就像你去認識一個很奇葩的朋友,你得知道他的性格,知道他什么時候最柔軟、最動人,也知道他什么時候最剛烈。這是我的工作方法?!庇绕涫巧焦纫魳窂d,和常規的音樂廳相反,它并沒有把人聲、樂器聲完全提純的條件,因為它的屋頂通天,四壁鑿口,內外相通。坐在音樂廳的水泥座位上好像坐在一塊中空的巨石之中。

“它和標準音樂廳的概念完全相反,它不屏蔽環境音,而是希望你在開放的狀態中聽到環境聲,感受到光線的變化,知道早晨的時候萬物蘇醒?!睂τ谝魳芳叶?,這些既是讓人想象力爆棚可遇不可求的獨特演出場地,同時也有著很大的局限,它讓人重新思考,怎么樣的演出算是一個好演出?這場演出要給聽眾帶來什么樣的聽覺體驗?這兩座建筑為什么出現在這里?人為什么要來這里?

還有幾次朱哲琴跟著當地的長城保護員白春向去爬山。有一次她看到白春向坐在長城上的背影,看了很久,想,我們守在這些文化里,作為當代人要怎么自處?

“山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