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鈿:即將到來
“人造物”系列令她一舉成名。她畫的那些光滑、飽滿、怪誕而又帶著虛假甜美的玩具,為她贏得了源源不斷的關注和藏家,價格也一路扶搖直上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子
活躍在當代藝術圈的“90后”中,孫一鈿無疑是抓得一手好牌的那個幸運兒,她既是畫廊和學術機構青睞的那類國際化創作者,也是時尚品牌和收藏市場的寵兒,作品涉及繪畫、裝置、行為、時尚跨界……二十多歲、剛剛離開央美校園不久,她就被亞洲福布斯評為“30歲以下杰出青年”,又在過去的兩年里前后獲得羅博之選The Best of Best 2022“年度青年藝術家”和《華爾街日報》中文版2022-2023“年度出色創作者”。
2023年對于孫一鈿是高強度的一年,她重歸校園,在清華大學攻讀文藝學博士,國內群展不斷,國外展程連連,4月在柏林的個展《肖像》開幕,緊接著就是10月17日在巴黎的個展“Once Upon a Time”(《很久很久以前》)。她那些標志性的塑膠玩偶,來自西洋流行文化,也暗藏著東方的密碼,在巴黎地標芳丹廣場的老建筑里,形成了獨特的口音:外國觀者會從圖示的熟悉感里嗅到一絲微妙的異國情調。
博導汪民安曾建議她用雙線程的方式完成博士學業:白天畫畫,晚上讀書。但其實操作起來很難,“畫畫還是非常燒腦,畫了一天的畫,晚上真的很難再啃得進學術著作”,于是她把時間分割成不同的區間:展覽前閉關密集畫畫,待畫統統運走后就開啟學術模式。
2018年,《一鈿 a twinkle》,上海,BANK畫廊
北京的五任工作室
在9月巫鴻策展的余德耀美術館《跨界——可能與回響》展覽上,孫一鈿與自己曾經的作品《有藍色翅膀的粉色恐龍》再次相遇,那是她2017年左右的作品,整個“人造物”系列開始不久后的代表作,“辦完展覽之后就再沒有見過它”,時隔五年,在展廳劈面相逢的時候,“跟見到一個失散多年的朋友或者孩子的心情是一模一樣的?!?/p>
“你會回憶起你當時畫它的場景,甚至回憶起你畫下的每一筆,那個時刻是下午3點,你畫那一筆的時候,陽光正好照在落筆的地方,對,突然間,從你的潛意識里面被撈起來的那段記憶……”
記憶一瞬間全涌回來了,一幅畫為她打開了通往過去的一個蟲洞,不僅僅關于那幅畫,還有包裹著那幅畫的一整套生活:那時候她還在讀研,跟當時的朋友在費家村共用一個工作室,那里有一方人造池塘,到了夏天,池塘里擠滿了荷葉荷花,周圍聚居的都是搞藝術的,隔壁鄰居是個舞蹈家,還有攝影師,整天彼此串門,去池塘釣魚,吃大鍋飯:燉甲魚,麻辣小龍蝦……度過許多個熱熱鬧鬧的夜晚,仿佛烏托邦。
那是集體生活的挽歌,跟學生時代幾乎同步消亡,“現在我沒有集體生活了,只剩下工作?!痹诠ぷ魇屹N著小稿的墻上,能看到工作狂的痕跡:展覽事務日程表被精確到每一天,列成清單貼在顯眼處;而不顯眼的地方,密密麻麻用鉛筆寫了一整排的“45”,其中不少“45”已經劃掉——這是好學生孫一鈿逼自己專注畫畫的方式,她相信每個45分鐘是一個注意力集中的周期,學校的課時就是這么設置的,每認真畫完一個45分鐘,她就把它劃掉,然后允許自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