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穩住第一,格力大掉隊丨消費電子及電氣企業科創力排名解讀

榜單排名此長彼消,行業科創力競爭激烈,誰也無法高枕無憂;企業綜合實力和未來發展潛力變化,誰都可能躍居潮頭。

責任編輯:黃金萍

早晨,被手機上的鬧鐘叫醒,大腦還處在迷糊中卻已經對著智能音箱發號施令:“播放音樂?!痹诮袢盏腂GM中爬起來,打開手機里的APP,看一眼空氣凈化器的空氣質量和溫濕度提示,拿出冰箱里新鮮的便當,出門前再開啟智能手表上的戶外步行模式,進入新一天的運動圓環“閉環”打卡……我們的日常生活場景中,消費電子產品的身影無處不在,IoT、AI、AR/VR等技術的賦能,更是讓日益智能化的消費電子產品科技體驗感滿滿,隨時隨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在消費者需求整體不景氣、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的2022年,消費電子企業更加堅定了用“科創力”打造差異化、提升競爭力的方向,各家上市公司的“科創”答卷如何?從南方周末近期發布的2023消費電子及電氣行業科創力榜單中可見一斑。

2023年,消費電子及電氣行業共347家企業進入南方周末企業科創力數據庫,其中家用電器59家,智能消費設備25家,電子元器件263家。這一數據庫,包括截至上年底絕大部分運營主體/控股股東在中國的A股、美股和港股企業。隨著消費電子企業大量上市,相較于2021年的178家,消費電子與電氣行業入庫企業在兩年里規模實現近一倍的擴張,讓我們得以更為全景式地觀察行業整體的科創力表現。

美的集團(000333.SZ)和海爾智家(600690.SH)憑借耀眼的科創實力在320家榜單企業中脫穎而出(剔除入庫企業中4家ST公司,23家未披露研發金額公司),以總得分74.42、74.12分列冠亞軍。小米集團(01810.HK)守住了第三;而以超5000億總營收一騎絕塵的工業富聯(601138.SH),也從第六升至第四。

縱覽三年榜單TOP 10,不難發現,2022年的榜眼選手京東方A(000725.SZ)下滑至第五名。經歷了排名斷崖式下跌的,還有格力電器(000651.SZ),從2021年亞軍、2022年第五,一路跌至今年的第九名。

前十名中,也不乏穩定發揮的選手,聯想集團(00992.HK)、臺達電(2308.TW)連續兩年分別位列第七和第十位,??低暎?02415.SZ)上升兩個位次,立訊精密(002475.SZ)上升一個位次,分列第六、第八。

2022年,企業的哪些變化攪動了榜單排名?表露了科創野心的京東方為何失守?格力電器這一年又究竟發生了什么?

美的VS 海爾,科創力不分軒輊

2021-2023年,穩居榜首的美的集團,在彰顯自身科創實力的背后,是從家電企業持續向科技企業轉型的努力。2020年,美的在原有的“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三大戰略主軸基礎上,升級為“科技領先、用戶直達、數智驅動、全球突破”四大戰略主軸,“科技領先”被放在第一位,可見其轉型決心。

2022年,美的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投入金額超126億元,同比增長5.02%,已連續三年實現百億級研發投入;研發人員數量達20782人,增幅達14.79%。高投入也帶來高產出,美的集團2022年營收超3439億元,雄踞家電龍頭地位,保持了正增長(+0.79%),營業利潤增長了4.45%,達347.67億元;年度中國專利授權數和年度中國發明專利授權數均名列前茅,分別達15156項、4282項;參與起草國家標準共50項之多。

美的聚焦低GWP環保冷媒的下一代制冷技術的持續投入研發已初見成效,2022年生產下線超出國標新一級能效5.8%的R290新一級能效空調產品、發布業內首臺采用二氧化碳和水作為制冷劑的家用空調樣機等,讓空調產品更低碳、環境友好。旗下AI科技家電品牌COLMO,先后發布了Cyclone 旋流科技與AI全??諝馑惴ńY合的極境空調系列、搭載AI靈境智慧系統的AI級墅適中央空調,前者可實現不同家庭成員的“專屬模式一呼即開”,后者則提供了個性化空氣體驗的主動式全屋智能解決方案。

但這并不意味著美的可以穩坐科創力第一的寶座,排名一路穩步前進的海爾智家,科創實力大有趕超之勢。2022年,海爾智家的科創力綜合得分為74.12,與美的僅有0.3分之差。南方周末企業科創力是一個綜合評價體系,涵蓋研發投入、研發產出、公司發展三個維度的近30個指標,海爾智家在多個指標上領先。

從三大維度看,海爾有著最亮眼的研發產出成績,超出美的5分之多,成為研發產出冠軍。這主要歸功于海爾智家2022年共獲得7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占到行業的四分之一。截至2022年底,海爾累計獲得了16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位居行業第一。此外,海爾智家的年度中國專利授權數高達15811項,與憑借15156項位列第二的美的集團,遙遙領先行業其他企業。從食聯網(家庭美食保鮮烹飪解決方案)、衣聯網(家庭衣物洗護方案)到空氣網(空氣解決方案)、水聯網(家庭用水解決方案),海爾智家形成了一套滿足用戶不同生活場景的智慧家庭解決方案。

好成績的背后,是企業持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2022年,海爾智家研發投入102億元,同比增長了14.2%,超過兩位數的增幅,對于百億規模的研發投入而言,是不容易的,這個增幅約為其營收增幅的兩倍。此外,海爾的研發人員共24647人,研發人員在員工中的占比達22.49%,超過美的十個百分點。而人才,始終是企業持續創新和發展的第一要素。

均擁有五家“燈塔工廠”,科創力不分軒輊的美的和海爾,明年的巔峰對決誰會勝出?抑或被不到兩分之差的第三名小米集團直接趕超?

用研發投資未來的小米與京東方

“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是小米作為一家消費電子及智能制造公司的使命,也可見“好”的科技在其企業發展中的重要角色。憑借總分72.88、研發投入得分第一的出色成績,小米名列2023行業科創力榜單的第三名。

在全球消費電子市場整體遇冷,尤其是智能手機市場處于下行態勢的大背景下,小米2022年的營收為2800億元,下降了14.7%。但即使營收大幅下滑,大力投入的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尚未帶來收入,小米依然堅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2022年,小米研發投入金額高達160億元,是全行業中最高的,是其上年同期的1.2倍,這也導致了營業利潤高達89.18%的跌幅。而據小米年報,2022至2026的五年間,小米預計總研發投入將超過1000億元,可見其科創野心與決心。

科創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企業科研人才的競爭。小米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持續擴大研發人員儲備,2022年研發人員16171人,占到員工總數的近50%,同比增加了10.82%。在產出上,其“手機 X AIoT”戰略在打造智能家居場景上取得不錯成果,AIoT平臺在2022年底實現了已連接設備數達5.89億臺,同比增長了35.8%,人工智能助理“小愛同學”的月活躍用戶數也超過了百萬。2023年初,小米發布了300W有線快充技術、固態電池技術及小米無線AR眼鏡探索版三項前沿科技成果。

堅持用研發投入未來的,除了小米,還有京東方。事實上,京東方的研發投入得分,超過美的和海爾,僅次于小米。2022年,京東方的研發投入126億元,雖同比僅增加了1.33%,但相對于其18.65%跌幅的營業收入而言,其研發投入不可謂不高,雖然這直接導致了京東方成為前十名中唯一營業利潤為負的企業,-2477萬元。更有意思的是,京東方和美的的研發投入均為126億元,但京東方的營業收入僅為美的的一半(1784億元),因此,京東方的研發投入強度(研發投入/營業收入)約為美的的兩倍。

在2023年6月的“全球創新伙伴大會”上,邁入當立之年的京東方透露了未來三年將投入近500億元研發的計劃。京東方已連續兩年實現超過百億元規模的研發投入,高強度的投入,也在陸續開花結果。雖受顯示終端需求大幅下跌影響,占京東方營收近九成的核心業務,顯示器件的營收同比下跌了22.55%,但在其主要研發投入的“屏之物聯”領域,物聯網創新業務在營收中的占比從12.84%增加到了15.27%,日益成為京東方的新增長引擎;傳感業務和MLED業務的營收漲幅分別達41.80%、84.79%,新業務布局也有所突破。

在京東方年報所列的33項研發項目中,16項的產品已實現量產,6項的產品客戶端已上市。而在專利成果上,京東方同樣憑借5021個專利授權,在年度中國發明專利授權數指標上名列第一,累計所有專利被引用數也是最多的,高達377725次,在技術上仍有不可低估的引領優勢。

雖然今年受營收、利潤等下滑的影響,京東方的科創力排名跌至第五,但從其研發投入、技術積累和業務布局上看,未來京東方的排名,和小米一樣值得期待。

掉隊的格力電器經歷了怎樣的2022?

排名下滑的除了京東方,還有格力電器,從第五名墜崖式下跌4個名次,差點跌出TOP 10。再回首2021年亞軍的好成績,作為三大家電巨頭之一的格力電器,2022年究竟經歷了什么?

從結果上看,格力電器2022年的營收為1890億元,同比微增0.6%,維持了較穩健的經營,營業利潤也實現了2.27%的增長,達273億元。但這背后,是格力成為榜單前十中唯一一個研發投入下降的企業,在海爾實現二位數的研發投入增長下,格力卻同比減少了1.52%的研發投入,僅為64億元,約為海爾的六成,剛超過美的的一半。從研發人員看,格力也只有海爾的二分之一,共12977人,同比減少約1/12。除未披露研發人員數量的聯想集團,格力電器亦是前十中唯一減少研發人員的企業。

研發投入不足,或是格力電器業績增長面臨瓶頸,缺乏增長潛力的因素之一。盡管格力強調多元化布局,但2022年,除了主營業務空調繼續保持了2.39%的業績增長,生活電器和智能裝備的營收卻分別下滑了6.43%和49.63%,在家電消費智能化、場景化的趨勢下,格力智能家電產品的競爭力還有待提升。其在新能源上的主要布局格力鈦新能源,也增長乏力,營收近26億元,凈虧損19億元。

不過,格力在工業制品和綠色能源上的多元化拓展,已初見成效。雖然兩者目前只為格力貢獻了個位數的營收比重,但工業制品2022年的營收直接翻番,漲幅達到了137.88%,綠色能源也同比增長了61.69%。未來,格力在綠色智能領域的研發投入或進一步釋放為增長潛力。

單項冠軍,各有千秋

正如不同細分領域、上下游產業鏈的企業百花齊放,才能實現消費電子及電氣行業的“春色滿園”,企業在自身科創力的培育上,也各有千秋,促進了行業整體的科創力水平提升。

以5118億元營收一騎絕塵的工業富聯,2023科創力排名上漲2位,名列行業第四,也是電子元器件類的第一。厚實的營收,也為研發投入提供了基礎。2022年,工業富聯的研發投入116億元,同比上漲了6.95%,研發人員更實現兩位數的增長,增至31603人,全行業第一。

憑借在AI算力領域的深入布局,工業富聯的云計算業務,2022年營收首次突破2000億元,同比增長19.56%。值得一提的是,工業富聯的企業發展得分為16.26,與第一名的美的集團僅相差0.5分,在AI算力新時代,工業富聯未來的發展仍大有可為。

而TOP 10中,研發投入強度最高的,是排在第六的??低?,以98億元的投入占到營收的11.80%,同比增長近兩成。??低曇沧⒅匮邪l人才的儲備,2022年研發人員同比增長10.25%,達27951人,為行業第二。

一舉拿下營業收入和研發投入兩項漲幅第一的是立訊精密,其排名也穩步升了一位至第八。2022年,立訊精密的營收大幅上漲近四成至2140億元,亦是首次突破2000億元;研發投入同比增長近三成達84億元。

在消費電子企業紛紛尋找新增長點之時,立訊精密同樣在為破圈而努力。2022年,消費電子業務仍是立訊精密的支柱收入來源,占比83.95%,但相對2021年87.46%的營收占比有所下降。與之呼應的是,汽車電子業務的快速增長,實現營收61.5億元,漲幅高達48.44%。

排在立訊精密前面的是聯想集團,盡管營業收入下跌近一成,聯想集團2022年的研發投入同比仍增長超一成,達148億元,可見其對研發的重視和堅定。

蟬聯第十的臺達電,其取得單項冠軍的是研發人員占比,近六成(57.08%)的研發人員規模,企業技術人才密度優勢明顯。2022年它的研發投入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達72億元;研發投入強度,也僅次于前十中的??低?。

再回首這三年的消費電子及電氣行業科創力榜單,會發現前十中也出現過歌爾股份、大華股份、深天馬A等的身影。盡管它們本次沒有進入前十,但正如前面所說,消費電子及電氣行業的競爭十分激烈,后面的企業無論在研發投入、產出,還是在企業發展上,都各有優勢。

榜單排名的此長彼消,既折射出消費電子及電氣行業的科創力競爭激烈,誰也無法高枕無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綜合實力和未來發展潛力的變化,誰都可能躍居潮頭。畢竟,在智能化消費時代,企業唯有通過不斷的研發創新、技術升級,才能實現產品的持續迭代,在品類繁多、需求多元的消費電子市場,贏得消費者的心。

網絡編輯:孫顯安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