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徐禮樂自圓融:禮學宗師沈文倬先生小記

他的每一篇文章都解決了歷史上懸而未決的問題,累積起來,便令人嘆為觀止,且是仰之彌高了。

責任編輯:劉小磊

沈文倬(1917-2009),當代禮學宗師、著名經學家,一生潛心研習三禮之學,在禮學、經學史、文獻學、甲骨金石學、版本目錄學、古籍整理等諸多領域都有卓越建樹,尤其是“三禮”研究,解決了禮學和經學史上許多懸而未決的難題,受到顧頡剛的高度評價。圖片由沈建中攝于1995年春。。

沈文倬先生(1917-2009)在杭州大學是個“隱身人”。1978年10月,我進中文系讀本科,他曾在“古代漢語”課時,給我們講過幾節“古代文化常識”,但大家對他沒有什么印象。讀研究生時,他是導師組成員,我才開始有所了解。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杭大校本部(今浙大西溪校區),面積不大,高大的法國梧桐樹舒展地伸向林蔭道,構成一道道穹窿,展示著這個校園所經歷的歲月。東南角是幾排青灰色磚塊砌成的四層樓房,教師集體宿舍和研究生宿舍前后相望。兩樓之間是鍋爐房,早晨爐火轟然作響,我們每天都要去那里打開水。秋冬時分,梧桐葉已經灰敗,鍋爐房的行道上撒滿了細碎煤灰,映襯著青灰色的磚墻,眼前一片灰蒙。

那時沈先生就住在一號樓第一單元一樓的一間房子里,大約十五六個平方米,對面是公共廁所,春季潮濕,夏日悶熱,冬天陰冷。沒有廚房,只能在走道生火,所以二十多年間,他一直吃食堂,偶爾才煮個蹄膀之類改善一下生活。直到1986年分到兩居室的房子,搬離此處(那年7月他被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批準為博導)。

我從未進過他的住處,只是每次路過時,會有片刻的佇視。后來多次在夢中到過他門外,從門上方的玻璃透過去,仿佛看到了墻上的條幅,卻總看不清內里,就像他的為人與為學,十分神秘,望不真切。

我經常在去食堂的路上遇見他。那時他年過花甲,寬廣的額頭,稀疏的頭發,花白的胡子,臉色卻十分紅潤。他個子不高,但很壯實。冬天時,他在老棉襖上套一件陳舊的灰色罩衣,左手挎著一個很淺的竹籃子,也像是個簸箕,那雙大手,有著粗壯的指節。他總是面帶笑容,仿佛挪動似的走在路上,口中略有“呼哧呼哧”的聲音。若是遇到旁人注視的目光,他用眼中的笑意作回應,嘴巴似有牽動,并不說出話來。他看起來是溫和平靜,又如海似淵。他微笑時身上洋溢出能量,讓路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