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團圓》:揭發了什么?
晚年她一人在美國,那個心理狀態究竟是怎樣的?是什么樣的環境,使得她不停地在回憶過去?為什么她要把同樣的故事寫來寫去?前后六七十萬字的回憶,那段經歷仿佛真讓她魂牽夢縈。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黃家楊
《小團圓》之外,張愛玲還有兩部英文“自傳體小說”,也已經被她的遺產繼承人整理出來,準備明年張愛玲去世15周年時出版
◎“《小團圓》小說要銷毀。” ——1992年張愛玲寫給宋淇夫婦的信
◎“《小團圓》一定要盡早寫完,不會再對讀者食言。”——1993年張愛玲寫給皇冠出版社編輯的信
戰爭了,她從香港的“維多利亞大學”回到上海。“二嬸”、“三姑”,家族間的種種近在眼前,她謹小慎微到近乎自虐。
她寫小說發表,愛情小說,二十二歲的自己卻沒談過戀愛。
直到他看到雜志找上門來,“舊黑大衣,眉眼很英秀,像個職業志士”。
他說就算這文章是男人寫的,也要去找他,所有能發生的關系都要發生。
他眼睛里有輕蔑的神氣,眼里的光采像捧著一滿杯的水。
她崇拜他,“他走后一煙灰缸的煙蒂,她都揀了起來,收在一只舊信封里”。
他吻她,“一陣強有力的痙攣在他胳膊上流下去”,她想,“這個人是真愛我的”。“這一段時間與生命中無論什么別的事都不一樣”,仿佛在金色的永生。
但他是“汪政府的官”,他還有妻子,沒有妻子還會有別的女人……
她叫盛九莉。最新出版的一部張愛玲長篇小說《小團圓》的女主角。許多人說,九莉身上,有王佳芝、白流蘇、曹七巧的影子。當然,那些與作者本人絲絲入扣的經歷,讓更多人相信,盛九莉,其實就是張愛玲。
那么這個“他”,邵之雍,理應便是胡蘭成。
今年2月末,16萬字的《小團圓》在臺灣、香港揭開面紗。這部完成于1976年,寫作10個月,卻塵封33年的長篇小說,一經面世,便因它極濃厚的自傳色彩,成為港臺輿論關注的焦點。
在臺港書市面世一個月來,《小團圓》連登各大書店的暢銷榜首,并數次遭遇斷貨,在香港,至今還有存貨的書店已經寥寥無幾。臺灣皇冠出版社表示,這是張愛玲近年出版的作品中從未有過的,根據銷售情況,《小團圓》已經準備再版。
書商把《小團圓》稱作張愛玲“濃縮畢生心血之作”,若論銷售業績,果不負祖師奶奶的心血,但要看內容,卻讓許多曾以為熟悉她的人大跌眼鏡。
1976年3月17日,張愛玲在洛杉磯好萊塢東區的一棟公寓內,謄抄完628頁、16萬字的小說手稿《小團圓》。33年后,這部書稿終于由香港皇冠出版社出版?!D/宋以朗
“自己來揭發的好”
“這是一個愛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回,完全幻滅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