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也許不高興

“這是什么邏輯?你說漢奸的老婆不能紀念,那漢奸的哥哥能不能紀念,魯迅是漢奸周作人的哥哥,周作人是比胡蘭成更大的漢奸,怎么可以開研討會?你可以批評,但是你不能阻止研究”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黃家楊

□受訪:陳子善(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從1985年至今,陳子善發現、鑒定的張愛玲作品共計有20篇左右,他最想不通的是大陸至今沒有開張愛玲的研討會

張愛玲對我先惱后承認

1994年,我意外接到臺灣皇冠出版社寄來的《對照記》,信封上寫了一句話,上面寫著“張愛玲女士囑寄”。

1985年,我在圖書館的民國時期報刊上查閱周作人的文章時,無意在1951年11月的《亦報》上看到署名“梁京”的中篇小說連載《小艾》。之前,我在張愛玲研究專家水晶的《論張愛玲的小說藝術》中得知,“梁京”是張愛玲惟一的筆名。對此,張愛玲也承認這一點。但《小艾》無論是張愛玲出版的作品集,還是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和水晶的著作都沒有提過這篇小說。后來,我把復印的《小艾》寄給香港《明報月刊》的黃俊東,他是張愛玲散文集《張看》的責任編輯,和張愛玲有過通信來往。

1987年1月,《明報月刊》刊發《小艾》和我寫的發現短文,海內外反響熱烈。臺灣《聯合報》全文轉載,內地也有單行本出現,香港出現盜版。

對張愛玲來說,我發現的這些作品未必是最好的。因此,對我挖掘的這些早期作品,張愛玲的態度很微妙。我發現的一些張愛玲的作品,提供給社會以后,張愛玲本人不一定會高興,但對于我們這些文學研究者來說,這些文章的發現對張愛玲研究很有意義。

《小艾》在《明報月刊》上發表后,張愛玲也在兩篇文章里對此作出回應,她不滿意這個作品,嫌它不成熟,所以故意把它遺忘了,加上后來香港還出現了盜版,她對我的挖掘工作也不是很高興。

張愛玲在1988年的《續集》序中特意提到,“前些日子有人將埋藏多年的舊作《小艾》發掘出來,分別在臺港兩地刊載,事先連我本人都不知情。聽說《小艾》在香港公開以單行本出版,用的不是原來筆名梁京,卻理直氣壯地擅用我的本名。事實上,我的確收到幾位出版商寄來的預支版稅和合約,只好原璧奉還,一則非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