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沒有情緒價值需要”是偏見:互相取暖才能行穩致遠
所謂的情緒價值說到底就是“哄勸”,女人心酸了,男的給哄哄,反過來也應該一樣。如果男人總是被強行賦予“堅強”“剛硬”的人設,被打造為與情緒價值絕緣的角色,而在更廣闊的范圍內一味付出;或者說,男的必須照顧女的情緒,反過來就不行,甚至男的有了心事只能靠自己解決,那么這種關系就變味了,也失去了患難與共的情感基礎。
男人難道就沒有情感需求,或者說就不應該尋求情感幫助嗎?當然不是這樣。
責任編輯:陳斌
在一個人能向另一個人提供的諸多價值中,情緒價值是最能體現“互動性”的一種。如果兩人交往,失去了關于情緒價值的“禮尚往來”,而使得情緒價值只成為一方的供應物,那一定說明這兩個人之間的權力與地位不對等,居下位者才需要向居上位者不斷提供情緒價值,所謂“伏低做小”。
而兩性關系總體上應該是一個對等的關系,互相尊重對方、取悅對方才是正常的關系。在這個意義上,男人對于情緒價值的需要常常被忽視,這是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
一位博主說,男人其實也是非常需要情緒價值的,他提到一個典型的例子:一個互聯網老男人在微博訴苦,講自己的中年危機,自己情緒崩潰的一瞬間。這個互聯網老男人平時是以“婦女之友”形象出現的,所以積累了一定量的女性粉絲。結果當他開始訴苦的時候,并沒有獲得自己女性粉絲的同情和安慰,哪怕平時他一直給他的女性粉絲提供情緒價值。
博主感慨道:某些女性好像是真心認為,男人一定非常幸福,不應該吐槽和抱怨。而她們自己則無時無刻不在抱怨,哪怕很多時候她們在外人看來非常幸福,但總能找到點抱怨。這些女性似乎有一種集體意識,“千萬不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