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哄搶,還要縱容?丨快評
“撿拾”“多年的習慣”“誤認為”,這樣的話術幾乎每次種植戶被盜搶的事件中都能看到。事件發生后,當地政府只是“勸導”參與哄搶者交回哄搶的財物,而不對其進行處罰,甚至有些人拒不交回也沒什么事。那哄搶者當然不會罷手,下次還會繼續搶。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河南周口市淮陽區一農戶種植的中藥材被當地村民哄搶,再次引起網絡極大關注。而就在不久前,該市還發生過村民哄搶玉米的事件。在更廣的范圍內,此類偷盜、哄搶種植大戶的事件不絕于網絡。這與事發地刻意淡化村民哄搶的違法性質、縱容村民侵害農業投資者權益,有著極大的關系。
周口中藥材被搶引起關注后,淮陽區農業農村局11月1日發布情況通報稱,此事并非哄搶,而是村民“誤認為”種植戶第二遍已收割完畢,遂進地撿拾藥材。種植戶勸阻無果后報警,民警迅速到場,“勸導”群眾離開。通報還說,藥材二次收割完成后,種植戶允許村民到田地內撿拾遺留藥材是“多年來的習慣”。
“撿拾”“多年的習慣”“誤認為”,這樣的話術可謂老套,幾乎每次種植戶被盜搶的事件中都能看到。半個月前,周口市鄲城縣哄搶玉米事件后,當地農業農村局的回應也是“群眾到已收割過的地塊撿拾玉米”。
這些開脫的借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