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博士說丨葛劍雄:不要指望通過玩來學歷史

一個不重視歷史的民族是可悲的,一個只能通過游戲來學歷史的民族更可悲。歷史很嚴肅,要認認真真學。

當時,學校已有第一批理科博士,還沒有文科博士,如果想加強實力,這是個切入點。時任系主任姜義華得知清華、北大還沒有文科博士,就提出復旦能不能爭取培養出中國第一批文科博士。他們專門找到教育部副部長黃辛白,結果是可以破格,但課程必須全部達到標準。

責任編輯:錢昊平 蘇有鵬

2023年10月6日,葛劍雄在上海市大學路一家書店里(南方周末記者 魏翠翠/圖)

博士檔案:

葛劍雄,新中國第一位歷史學博士(與周振鶴并列)。

1945年12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吳興縣南潯鎮(今屬湖州市南潯區)。

1957年9月-1960年7月,在上海市長安中學讀初中。

1960年9月-1964年7月,在上海市市北中學讀高中,其間病休一年半。

1964年9月—1965年7月,上海市教育學院師資培訓班,市北中學實習。

1965年8月—1978年9月,任上海市古田中學教師、團委書記。

1978年10月—1981年11月,復旦大學歷史系研究生,師從譚其驤先生,獲碩士學位。

1981年12月,留校工作。

1982年3月,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在職博士研究生,導師譚其驤教授。

1983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提前畢業,10月,被授予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與周振鶴同為全國文科首批。

1985年,任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1993年任博士生導師。

1996年—2007年,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

1999年—2007年,兼任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2014年,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

2008年—2018年,任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2014年,被聘為復旦大學文科特聘資深教授。

2016年,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2020年1月,退休。

1978年10月,復旦大學的草坪上種著綠油油的莊稼和黃豆,32歲的葛劍雄踏進校門,成為歷史地理學的一名研究生。

兩個多月后,講座多了起來,校園里開始流行“交誼舞”。身處其中的葛劍雄也感受到蓬勃的朝氣。

重返大學校園來之不易。1945年12月,葛劍雄出生在浙江吳興南潯鎮。希望報考北大古典文獻學專業的他,在高二時體檢查出肺病,學業被迫中斷。接連兩次失去高考機會后,他聽從老師建議,一邊開始教學資格培訓,一邊準備考大學。

1965年8月,葛劍雄正式成為上海古田中學的一名英文老師。他本以為等身體恢復就可以考大學,結果卻等來大學暫停招生的消息。葛劍雄在古田中學度過了十多年的教學時光。

1977年恢復高考,報考年齡限制為30周歲,31歲的葛劍雄沒有報考資格。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年齡限制放寬至40周歲,葛劍雄才能悄悄報名。高中學歷的他以初試第一的成績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師從譚其驤先生研習歷史地理學。幾年后,葛劍雄和同門周振鶴在機緣巧合下,成為改革開放后中國自主培養的首批兩名歷史學博士。

葛劍雄時常提及譚其驤先生對于歷史地理的巧妙比喻:如果歷史是一部演劇,那地理就是舞臺,歷史沒有這個舞臺是不行的。提及這門學科與普通人的關聯,葛劍雄表示,歷史地理無所不在,“不管是自然環境的變遷,還是人文地理的發展,就像如今的民俗和非遺,都是歷史地理環境的產物”。

對于步入歷史地理學的緣由,葛劍雄解釋,即使從小喜好歷史,那也只是少年時代盲目好奇的表現,直到1978年10月成為復旦研究生,三年后又留校工作,才確定以歷史地理為終身職業。

葛劍雄也是一位頗具個性的學者。他常說一句話,“不做書呆子,不做偽君子”,無論是作為學者還是政協委員,他總是直言不諱地表達觀點。此外,他曾作為中國第十七次南極考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