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蜀地制酒濫觴,三星堆青銅禮器溢出御酒濃香
三星堆,這一埋藏著無數古蜀奇珍的傳奇考古現場,被譽為“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2023年7月,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啟試運行,1500多件來自古蜀文明的璀璨珍寶一經展出,便占據了人們的視線,有人戲稱為“三星堆上新了”,三星堆對網絡文化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在浩如繁星的遺跡之中,很難找到另一個能如三星堆這般,擁有如此華艷奇麗的神秘魅力。那本在數千年間沉沙無跡的文明,以極富沖擊力的方式向世人拋出數不盡的謎團,人們對它的推測、想象乃至藝術創作,已不僅限于歷史研究,更衍生出了“三星堆IP文化”現象。這不僅令三星堆成為“上古級網紅”,也為高樓林立的21世紀,帶來了一抹來自三千年前的玉彩金輝。
三星堆:一醒驚天下
川西平原,《山海經》描寫其“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琴,即種)”,自古以來便是膏腴之地。奔流而下的馬牧河水系滋養五谷,也在廣漢沖刷出了一塊形似月牙的臺地,當地人稱之為“月牙灣”。而在馬牧河北岸,三個土丘與月亮灣遙相守望,共同構成了“三星伴明月”的景致,在清代被譽為“漢州八景”之一。
20世紀30年代,歷史的偶然發生了。一位姓燕的川西農民在挖掘水溝時,意外發現了一個堆滿玉器的土坑。隨著“廣漢玉器”消息的流傳,歷史學家們紛紛將目光投注在了這片鐘靈毓秀的土地上。在1986年,附近磚廠取土時,又意外發現了兩個祭祀坑,其中出土了金、銅、玉、石、象牙、貝殼等文物超過千件。隨著幾十年的考古發掘工作,考古人員竟在六個坑中發現文物近一萬三千件,可謂名副其實的“聚寶盆”。
圖/三星堆博物館。
幾乎所有參與過三星堆發掘、研究工作的人,都會用“驚”字來形容當時的震撼:長達1.42米的金杖,在徑寸之間布滿精細的魚鳥紋樣;高達2.6米的青銅大立人像,刷新了青銅人像的世界紀錄。還有超過三米的青銅樹、繁麗到無以復加的青銅祭臺、完美貼合銅像面部的黃金面具……每一件文物都帶著古遠歷史的鍥刻,共同描摹著中國最奇異、神秘的地方性文明之一——古蜀文明。
在上萬件文物中,有相當一部分屬于酒器,而其中,大量出土的鳥頭形把勺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因為它的形象,與《禮記》中所載“蒲勺”相吻合,這是一種用于舀酒的禮器,“刻勺為鳧頭”。有學者推斷,這些鳥形也許象征著第三代蜀王“魚鳧”。
無論這種推斷是否準確,這些精美的酒器,都證實了古蜀人對酒的重視。自古以來,蜀地便與美酒綁定,《齊民要術》中曾詳細記載了蜀人所釀之酒“甘辛滑”,而《水經注》也稱巴蜀之地“郡出名酒”。
川西土地肥沃,五谷豐登,發達的農業與盈余的糧食,成為了美酒誕生的先決條件。在距今三千年前的商周時期,古蜀已出現了以糧食冬釀夏成并過濾了酒糟的中國“清酒”,是為蜀地釀酒之濫觴?!吨芏Y》所載,“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濁酒),二曰昔酒(冬釀春成之酒),三曰清酒?!蓖魄寰茷楸娋浦?。
日月輪轉至唐代,一種名為“劍南燒春”的蜀地美酒再次驚艷了世人,因其口感醇和甘甜、芳香濃郁,被作為唐代劍南道的代表貢品,成為了唐代宮廷御酒。
而時至今日,位于川西綿竹的劍南春酒,北靠龍門山脈,南連成都平原,取地下冰川之水,集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五糧之精,釀成純糧濃香名酒,依舊延續著蜀地美酒的不朽傳奇,以古蜀之光,載萬古酒香。
大立人:古蜀狂想曲
在三星堆眾多謎團中,關于青銅大立人的疑云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這座距今三千余年的青銅人像,重達180公斤,是三星堆中最高的青銅人像,也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銅像之王”。值得注意的是,青銅大立人雙手虛握,顯然曾經持握著某種器具,但由于出土時,該器具已然遺失,因此“大立人手持何物”成為了人們猜測的焦點。有人猜測其手中握著象征王者的權杖,有人則根據三星堆中其他文物推測,大立人手中也許持著象牙或玉質禮器。直到今日,這一問題依舊沒有達成學界共識。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關于手持物的未解之謎為青銅大立人平添了一種神秘與趣味,無論它的雙手中握著什么,都牢牢握住了人們的好奇心——一切皆有可能是答案,也許這本身便是大立人的魅力所在。
圖/青銅大立人。
三星堆的另一個謎團,則是大立人的身份之謎。即使放在奇異的三星堆青銅像中,大立人依舊是極其特殊的那個——其他人像往往只有頭與脖頸,而大立人身形完整,且遠高于其他銅像,衣服冠冕上裝飾著尊貴神圣的目紋、云雷紋、夔龍紋等紋樣,顯然身份極高。但大立人也與其他銅像具有類似的形象特點,更像是人類而非神像。專家根據其造型、紋飾,比較其他三星堆文物,參考同時期商周祖神信仰等信息,推測大立人很有可能是古蜀國集祭祀、王者等身份為一體的領袖,尊貴到無以復加。
可與青銅器相媲美的,是三星堆出土的黃金制品。古蜀人是最早開采與加工黃金的先民部族,因此在青銅人像的面部,往往戴有巧奪天工的黃金面罩,其技術之先進、工藝之精良,直到今天仍舊令人難以置信。根據推測,這些黃金面罩的制作,要經過淘洗、冶煉、碾壓、錘鍛、鏤空、包貼、錘拓等等工序,最終制成的黃金面具,含金量高達85%以上,薄如蛋殼,與銅像面部輪廓無縫貼合,渾然一體。
圖/黃金面具。
黃金自古便是最尊貴的金屬,《漢書》將金、銀與銅列為三金,黃金便是三金之首?!皠δ洗喝嵌亚嚆~紀大立人”的形象,以古樸的青銅色為身,以奢麗的黃金色為面,盡顯尊貴,既是古蜀文明的驚鴻一瞥,也是大國盛世的珍藏之選。
青銅紀:酒以載禮,天人合一
三星堆的青銅器帶有極其濃郁的本土特色,也彰顯著古蜀文明與中華其他地域文明的交融合并。其中出土的青銅龍虎尊,與安徽阜南出土的商代龍虎尊,無論是造型還是紋樣,都如出一轍,且時間晚于阜南龍虎尊,這有力證明了三星堆受到了商周文明的重大影響,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自古以來,青銅便是中華禮之重器,被稱為“吉金”。所謂“金銅無兇年”,古人常以青銅器裝酒,以酬謝造化,祈求豐收,因此,青銅器與酒的關系極其密切。據學者統計,在中國古代50類青銅器中,24類皆為青銅酒具,那些古老的觚、爵、角、尊、壺中都曾盛滿美酒,映照著那個重禮崇天的青銅時代。
古人云 “無酒不成禮”,在上古饗宴之上,往往推地位崇高的長者為代表,以青銅酒具主持酒禮,被稱為“祭酒”。在后世,祭酒逐漸演變為培育人才的官職,其“以禮育人”的意味不言自明。而在先秦時期,以不同青銅酒具飲酒,代表著長幼有序的禮節,所謂“在器謂之‘尊’、‘爵’,在人謂之親、貴?!本凭咧虺蔀榱恕熬粑弧焙汀拔寰簟钡钠鹪?,今人熟知的“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便肇始于此。
為何在眾多飲品中,偏偏是酒承載了中國人如此重要的“禮”文化?
在醇厚的酒香之中,蘊藏著先民“天人合一”的理念。酒被稱為“天之美祿”,是自然造化與人類生產的結合產物:產酒之糧,受水土、氣候,豐年災年等自然條件影響;而種植技術、釀造工藝,則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美酒發酵的日升月落中,人類對自然的探索、征服、順應與融合無間,成就了杯中的瓊漿玉液,也成就了壯闊博大的中華文明。
圖/酒的釀造技藝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而劍南春酒,也正詮釋了“天人合一”的真意。來自高原的冰川之水澄澈圣潔,鑄就了美酒之魂,獨特的地勢環境、得天獨厚的水土,令釀酒的五谷飽滿低垂,造化對劍南春的鐘情竟至于斯。劍南春順應四時,精選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五糧精華,科學配比;獨特的制曲模式,與“一低、二長、三控、四適當、五精作、六結合”的經典特色工藝,則凝聚了千百年釀酒人的經驗與創想。
當青銅重器載滿劍南春的瓊漿,天之饋贈與人之靈秀在此合而為一,上古之禮如醇酒,數千年濃香不散。
古蜀之眼,文脈千年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以“古蜀之眼,堆列三星”為設計理念,巨大的玻璃幕墻模擬出三星堆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眼睛。所有見過三星堆銅人像的人,都對那雙巨大的眼睛印象深刻,在縱目銅人面等文物上,甚至出現了更為夸張的圓柱形眼。
為什么古蜀國對大眼睛情有獨鐘?在古籍中,有“蠶叢縱目”的描述,蠶叢即傳說中古蜀國的第一代蜀王,而在三星堆文物中,出現了大量的眼形器、目紋,幾乎所有青銅人像,也都有著一雙突出的大眼睛,這也許說明古蜀人與殷商一樣,對蠶叢有一種祖先信仰。
有學者將古蜀的眼睛崇拜,與《山海經》中的燭九陰傳說相參照,認為二者十分契合——燭九陰是一種神獸,與蠶叢一樣“縱目”,閉眼之時,天下便陷入黑夜,睜眼時則白天到來,燭九陰的眼睛就如太陽一般,掌管著光明。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古蜀之眼,也許意味著一種超越時間的遙望,無論滄海桑田,古蜀望向未來的目光總如太陽一般,亙古不變。
流年暗中偷換,但人們對酒的重視從未改變。從古蜀釀制的清酒,到唐代的劍南燒春御酒,再到如今揚名四海的中國名酒劍南春,蜀地酒香如長煙散碧,流入文脈之中,形成了一套豐富的酒文化。
在三星堆中曾出土過一整套陶制酒具,從釀酒用的高領大罐,到盛酒的陶壺,再到舀酒的把勺等等,向數千年后的世人展現了飲酒流程的考究,這意味著在古蜀人眼中,酒早已不再是一般的飲品,而是一種文化載體,一種享用的過程。
圖/三星堆陶盉,一種溫酒器,蜀地獨具的酒器。
而到了后世,陶器逐漸被細密的瓷器所取代,酒具的形式便更加變化多端起來。唐代宰相李適之曾被杜甫贊譽為“飲中八仙”,其家中藏有九種珍品酒具,其中一種名為“舞仙杯”可謂妙趣橫生,據說杯中繪有一個小小仙人,是經過工匠精心設計的,在斟滿酒后,玉液蕩漾之時,那小仙人便身影搖曳,仿佛在表演一場美妙的舞蹈。
據說在唐宮之中,還珍藏著一種“自暖杯”,質地如青玉,薄如紙張,若將酒液倒進杯中,就會“溫溫然有氣水如沸湯”,這自然是一種夸大,不過以輕薄透亮的玉杯盛酒,即使無法“自暖”,也足夠雅致了——不知當年的唐宮皇室,是否也曾以此自暖杯,品嘗那芳香甘美的劍南燒春?
在“劍南春三星堆青銅紀大立人”的新品中,還帶有兩只精致的小酒杯,以三星堆面具為靈感,藍綠漸變色配上琉璃質地,古雅有趣,用來盛一杯御酒劍南春,蜀地美酒的傳說在此合流交匯,千年古蜀文明的燦爛印記,與包羅萬象的大唐風華相映生輝,歷史中那“競把琉璃盞,都傾白玉漿”的風雅景象,突破時光的屏障,走入了現實生活。
圖/劍南春三星堆青銅紀大立人。
自2021年,劍南春與三星堆博物館的聯名文創新品“劍南春·青銅紀”便以盎然古趣與跨界創新,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2022年,“劍南春·青銅紀(面具版)”再次引發搶購熱潮。
而在2023年“雙十一”,三星堆“又上新了”。
承繼古蜀之美,中國名酒劍南春與三星堆博物館聯合推出限量臻品——“劍南春三星堆青銅紀大立人”,以三星堆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青銅大立人”“黃金面具”為設計靈感,當濃麗奇絕的古蜀瑰寶,相遇醇美流芳、系出同源的御酒劍南春,碰撞而出的,是跨越時光的古雅濃香。
三千年前的古蜀文明精華,歷經千年仍然耀眼,傳承千百年蜀酒歷史的濃香劍南春,經古蜀文明銅與金的點染,迸發著大國名酒的古雅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