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金融元年】中國需要一個豐富的金融生態——專訪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史晉川
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困擾中國多年,如何看待監管層此次前所未有的決心?能否收到成效?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困擾中國多年,如何看待監管層此次前所未有的決心?能否收到成效?
研究金融十余年的史晉川教授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扎根于金融生態最為豐富的江浙地區,對那片土地上發生的變化印象深刻,并由此堅信,一個豐富的金融生態將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之難,為中國經濟提供可持續發展動力的核心所在。
盡管改善金融生態已經邁出了實質性的步子,但門檻的降低與管制的放松,必須與監管能力的提升相適應。否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城信社的故事已經證明,那很可能是一場金融災難。
南方周末:3月18日,為求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銀監會以前所未有的規格召開了全國電視電話會議,您如何看待?
史晉川:目前,政府通過靠大項目和財政、銀行的支持來啟動內需,但內需啟動后可持續的復蘇,取決于廣大的中小企業,取決于它們投資、改善和擴大生產的能力和意愿。
如果僅僅依靠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和銀行對大企業、大項目的投入和支持,而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投資沒有改善,刺激效應將不可持續,中國經濟可能走出W形曲線。
我先前判斷,中國經濟曲線可能是U形,不會是急劇上下的V形,也不會是在底部深度徘徊的L形。但搞得不好可能會是W形——下去之后又起來,然后再下來、再上去。
這涉及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動力問題。我認為,這是銀監會召開這次會議的大背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