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請回答:科幻能否跟上現實的魔幻

圍繞現代性的想象與反思,在中國科幻文學一百多年的歷史中綿延。2023年成都世界科幻大會上,人們討論人工智能、可控核聚變、量子計算及通訊、人類在新技術環境下生活的意義……中外與會者普遍關注的依然是現代性的問題。

“到現在,現實跟科幻確實有一個競爭的關系?!弊骷翼n松說。面對陌生與驚奇層出不窮的世界,今天的科幻創作能否跟上現實的變化?

發自:成都

責任編輯:周建平

2023年10月18日,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主場館——成都科幻館,人們走在“時空隧道”內(新華社/圖)

500萬年來從未出現的問題

80歲的科幻迷布萊恩特先生從漢普郡來趟成都并不容易。他先乘飛機從英國到荷蘭,在北京轉機,最后抵達成都。成都市郫都區是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的舉辦地。當地以郫縣豆瓣醬聞名。兩年前,布萊恩特先生在世界科幻大會上為中國成都投了票。2023年10月中旬,他赴約抵達,第一次來到中國大陸。

盡管布萊恩特先生還沒有讀過中國目前最熱的科幻作品——劉慈欣的《三體》系列,也沒有讀過任何中國的科幻作品,但經過幾天與中國科幻迷的面對面交流,他對這里的興趣已經超出科幻之外。愛烹飪的他計劃回家時帶上幾罐豆瓣醬和一本英文的本地食譜,好好研究下川菜。

在巨型宇宙飛行器般、面積近6萬平方米的成都科學館里,常有人在現場科幻迷的微信群里激動分享偶遇他的場景。80歲還依然對世界有強烈好奇心,這給年輕的科幻迷許多鼓勵。然而語言不通成了布萊恩特先生此次參會的最大挑戰,此前他參加過14次世界科幻大會,前80屆里只有4屆在非英語國家舉行。成都的會場有他熟悉的科幻影視《星際迷航》《神秘博士》元素,但最多的還是熊貓和《三體》。常有人與會場外的《三體》石柱群合影,其中一根刻著三體監聽員對人類文明毀滅的風險發出的警告,“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2014年11月,劉慈欣與劉宇昆(中左)在北京舉辦的第5屆華語科幻星云獎頒獎禮上同框。(李一博供圖/圖)

到達成都時,來自美國紐約的軟件工程師伊森快要讀完《三體》的第一部,為此他暫時擱置了一本正在閱讀的非洲短篇科幻小說集。年近40的他此前唯一讀過的華人科幻作品是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電影《降臨》的原著)。這次成都組委會為從三千公里以外來的科幻迷提供旅行助理、接駁、雨果獎和開幕式觀禮名額等福利,但伊森認為許多歐美科幻迷放棄遠程赴會的理由也很明顯,“語言障礙,直飛航線少,機票昂貴,需要在他國轉機?!彼f,歐美的科幻迷以中老年為主,十幾個小時的旅行會非常辛苦。

2021年12月,第79屆世界科幻大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辦,伊森一家在現場見證了成都申幻成功。這個過程充滿波折,“當時關于是否應在中國召開大會的討論很多,比如能否遵守大會傳統、投票格式、文化差異等等,當然現在的政治局勢也很復雜?!彼f。在美國國務院2023年6月底發布的赴華旅行警告中,中國大陸被列為“第三級”旅行目的地,呼吁美國公民“重新考慮是否前往”。猶豫了一兩個月,伊森最終還是決定來中國大陸看一看。他說這些時,我們正圍成一桌吃牛油火鍋,同座的其他幾位參會的科幻迷分別來自俄羅斯、加拿大和印尼。

1999年7月26日,劉慈欣在成都參加《科幻世界》筆會。此時的他正帶著自己的新作《流浪地球》參加筆會討論。

組委會此前公布過一組截至8月31日的數據:除享有線下參會權益的世界科幻協會會員外,購買線下參會套票的非中國籍參會者有 51 人,占購買線下套票總人數的 1%,購買線下套票的中國公民達 3908 人,大部分是首次參會——其中就包括蝦米。30歲出頭的蝦米是福建廈門一所高校的物理教師。2003年,讀初二的蝦米在一本借來的《科幻世界》雜志上讀到王晉康、劉慈欣等的小說,“正式入了科幻的坑?!?/p>

不過,讓蝦米備感失落的是,雖然場館面積大,但科幻迷展區的面積和數量遠不及他預期。事后聽我說起伊森隨身帶了桌游卻沒能找到合適的場地和玩伴,蝦米非常遺憾。大學后,他的精力主要用于理論研究,“這次參會算是重新回坑看一看?!蔽r米的參會證上有一條長長的“尾巴”——參與展位活動就有機會獲得展位自制的創意絲帶,這是科幻大會的傳統周邊。大會后半程,蝦米轉向新生代作家的沙龍,筆記本上寫滿關于科幻小說創作的筆記,行李箱里也多了十幾本新生代作家的小說。他準備重啟高中時就有的夢想——動筆寫科幻。

然而在現實的快速變化中,科幻是否還能給人提供足夠的陌生與驚奇,科幻創作又能否跟上現實的魔幻?

1990年8月荷蘭海牙,楊瀟(左二)與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哈里_ 哈里森(左一)和英國科幻大師布賴恩 _ 奧爾迪斯夫婦一起出席 WFS 年會。

“到現在,現實跟科幻確實有一個競爭的關系?!笨苹米骷翼n松說。有時他去給科幻獎項當評委,發現有些科幻作品根本不如現實驚奇和陌生,“現實反而更像一個異類的世界?!?/p>

58歲的韓松是新華社對外編輯部領導,也是一位科幻作家。到達會場前,他已經在新華社發了一篇頗具樂觀色彩的報道《擁抱科幻,創造明天》。過去三十多年里,他白天在北京宣武門西大街的新華社大樓撰寫、編發面向全球的新聞報道,凌晨三四點起床寫科幻,再去上班。2018年他寫完科幻小說《醫院》三部曲。幾年后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很多人翻出他這套小說來對照眼前現實的異象,韓松則繼續編發關于新冠疫情的報道。

1939年,第一屆世界科幻大會在美國紐約舉行,映射出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登場的20世紀,人類文明的演化進入新階段,“又到了一個轉折點?!表n松說,“過去100 年出現了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我們今天的一切物質基礎就是這兩大理論奠定的。這100 年間,人類創造出能毀滅自己也毀滅地球其他生命的武器,這是人類進化500萬年從來沒有過的現象?,F在既有核武器,也有人工智能,既有納米技術,也有生命科技?!笨苹么嬖诘囊饬x之一就是面對這些問題。

這屆科幻大會的許多沙龍都談到人工智能、可控核聚變、量子計算及通訊。在核武器誕生八十多年后,一些國家將可控核聚變技術用于解決地球的能源問題。大會中,科幻作家們受邀到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參觀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核聚變裝置——中國環流三號新一代人造太陽——入選了“年度科幻計劃”。74歲的科幻作家王晉康站在“人造太陽”前觀察著,作為內燃機專業高級工程師,他曾在科幻小說中運用核能在外星搭建了一條從地球去往太空的新通途。

一同前來參觀的韓松馬上采訪,寫下報道《科幻作家走近“人造太陽”》。兩層樓高的環形裝置布滿彩色的管線,被儀器和計算機包圍,核聚變裝置看著像一個巨型怪物,現場講解的科學家大多是女性。韓松馬上想起英國作家瑪麗·雪萊在1818年寫的《弗蘭肯斯坦》,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篇現代科幻小說,“科幻就是女性創造的?!彼苍谙胱约旱目苹?,如果可控核聚變把整個地球的能源危機都解決了,如果地球上每個人都能平等地支配那么多能源,家庭和婚姻會不會消失?

在韓松看來,科幻是一個物種文學?!坝袝r候文學是一個民族的心靈史,但科幻是把人類物種作為一個對象來描寫的文學?!彼X得這就是每一次科幻大會的意義,“所以你總是會好奇,想了解跟我們一樣的這些人,面對同一種技術、同樣一個命題,他們是怎么想的?”

2023年10月18日,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主題展覽上,觀眾在挑選科幻IP周邊產品(新華社/圖)

世界的科幻文學

1990年,為了節省開支,楊瀟女士乘坐8天8夜的火車,橫跨歐亞大陸,去荷蘭海牙參加國際科幻專業協會(WSF)年會,同行的還有時任四川省外事辦公室新聞出版處處長申再望、《科幻世界》美術編輯向際純。他們拖著一大箱四川科幻文學的成果和熊貓元素的禮物,再次爭取1991年WSF年會的成都舉辦權。

前一年5月,作為《科學文藝》主編的楊瀟只身奔赴在圣馬力諾舉辦的WSF年會,二三十人坐在一間小會議室里,討論全球科幻最關注的問題,“在講大氣污染、人類在太空中的位置、低溫生命維持、飛向太空……”

“中國科幻正在起步,中國的青少年很喜歡科幻?!彼跁戏磸驼f。她的英語不太好,答辯時全程拿著兩小本《漢英簡明辭典》《英漢簡明辭典》,記在紙上英譯中、再中譯英,但最終為成都拿下了1991年的WSF年會舉辦權。在場的其他人說她“With a little English and lots of determinat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