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話語暴力跟濫用公權一樣恐怖
公然藐視和侮辱公眾智力的無良炒作,為什么能夠大行其道?為什么那么容易輕信?為什么那么容易上當?
責任編輯:陳敏 史哲 蔡軍劍
無良炒作之違背常理,之不近人情,令人心驚和心寒。“香水女生”事件是這方面最新、也最經典的一個案例。
北外所謂“香水女生”據說因在網上抨擊現行外語教學政策,而被逼退學,還差三個月就可安然入囊的北外文憑,只好付諸流水。大學生叫板陳腐的教育管制和更陳腐的言論管制,那么決絕然而那么纖弱,那么英勇然而那么孤單。一個現代傳奇就這樣莊嚴地誕生,一個美女斗士就這樣拔地而起。
多少網民競折腰,一時間網上轟轟烈烈,如癡如醉。
但是且慢,愈是奇跡,往往愈是可疑,愈是需要追問。而隨著主流媒體的頑強追問,無良炒作的蛛絲馬跡越來越難于掩藏。固然,全部真相尚待繼續挖掘,但就已經披露的事實來看,“香水女生”事件不乏謊言,已不難斷言為一個精心策劃的騙局。
騙局什么時候都會有。近年來公共議論的殺傷力不斷加碼,各種社會力量因此各懷居心,試圖操縱公共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