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新政路線圖
能源結構怎么調?石油儲備怎么用?清潔能源怎么搞?海外資源怎么擴?現在,聽聽能源局長張國寶怎么說
責任編輯:吳傳震 鄧 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能源結構怎么調?石油儲備怎么用?清潔能源怎么搞?海外資源怎么擴?現在,聽聽能源局長張國寶怎么說
三月以來,65歲的張國寶頻頻在各種場合宣講自己對經濟危機之下中國能源發展的看法。此間,他以嚴苛的語氣對中國新能源的發展提出忠告,甚至毫不避諱向電力公司發難。
這種超乎以往的強硬姿態讓業界頗為詫異。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其實是在為國家能源局即將施行的能源新政鋪墊輿論。
一年前,當張國寶出任首任國家能源局局長的時候,業界對于這個能源部的妥協產物、“名聲大、權力小”的部門并未寄予太多希望。
經濟危機給了國家能源局施展的空間。2008年四季度,國家能源局一口氣核準了9個發電項目、12個煤炭項目、6個電網項目以及6個天然氣項目。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能源決策層意識到能源相對緩和的供應形勢,為結構調整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國家能源局即將施行的能源新政涉及如何調整能源結構,如何利用石油儲備,如何發展清潔能源和如何擴大海外油氣資源開發等方面。
能源“騰籠換鳥”
通過關停技術落后、能耗高的小火電、小煤礦、小煉油,為建設大機組、大煤礦、大煉油廠,發展清潔能源騰出空間,以達產業升級
過去30年內,中國能源供應結構中,火力發電比重過大。
特別是近幾年,發電裝機容量幾乎以每年1億千瓦的速度增長。到2008年年底,我國的電力裝機總容量居世界第二,但其中煤炭消費約占一次能源消費的70%,電力結構中,火電裝機和發電量占80%。
這意味著,這個龐然大物每年需要巨額的煤炭。山西等省的煤炭通過汽車、火車、輪船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運輸到沿海城市,支撐當地的工業發展。沿海城市光鮮發展的背后則是千瘡百孔、礦難不斷的城市。“經濟危機給我們的思考是,中國要以什么樣的能源增長支撐經濟的發展。”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
決策層給出的方法是“騰籠換鳥”——通過關停技術落后、能耗高的小火電、小煤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