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虛作假?二次污染?85億元蘇鋼“毒地”疑云

蘇鋼“毒地”前后評估結果不同,可能由于土壤污染評估標準一再變更、不斷加嚴,且江南水系豐富,污染容易遷移。

“焦化廠污染是疑難雜癥,非常難治理。在江南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下,還需要特別注意污染遷移?!?br />
如果蘇州綠岸施工作業導致污染擴散,應對生態環境損害的擴大部分承擔責任。但不能排除蘇鋼集團是否需要對4號地塊的污染負責,“其中可能涉及多因一果的共同侵權,依據民法典第1231條的規定,在責任大小認定上需要結合污染范圍、程度,以及行為對損害后果所起作用等因素確定”。

責任編輯:汪韜

2023年3月18日,公益組織“北京草原之盟”技術顧問及志愿者前往蘇州雷丁國際學校調研,大門有紅色警報。多家公益組織對此事發起了公益訴訟。受訪者供圖

花85億搶拍到的地塊竟然“毒”,開發建設后不能投入運營,上市公司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陸家嘴)要求對簿公堂。

2023年11月4日,陸家嘴發布公告,因土壤污染問題向江蘇蘇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鋼集團及多家蘇州政府機構、事業單位發起訴訟,并向蘇鋼集團索賠100.44億元。目前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已立案,尚未開庭審理。

7,陸家嘴高價拍下蘇鋼集團廠區舊址17塊地,總建筑面積超100萬平方米。陸家嘴在2023年9月29日發布的公告中稱,2021年,其中2號地塊建成學校,申請辦學許可證過程,陸家嘴陸續發現包括 2 號地塊在內的諸多地塊存在污染。

2023以來,陸家嘴多次發布公告,表示調查得知共有14塊土地污染,污染面積和程度遠超掛牌出讓時披露的情況。2022年,相關地塊被中央環保督察點名,當地政府委托第三方調查也發現污染超標。

陸家嘴在公告中表示,這塊土地的“調規變性及出讓過程中,各被告存在一系列違法違規、弄虛作假、不依法履職的侵權行為。

陸家嘴發布公告6后,2023年11月10日,蘇鋼集團發布情況說明,稱正在積極應訴,把確保群眾身體健康和購房者合法權益放在首位。表示陸家嘴一方在2019年已知悉2號地塊不符合環保要求,未依法完成土壤污染調查和修復治理啟動了該地塊項目建設。在開發建設期間,存在施工作業不規范造成二次污染情況。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發現,蘇鋼集團地塊是典型的工業用地再開發案例,土壤調查評估、修復和土地轉讓開發利用跨越了,其間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技術規范和標準從少到多、不斷完善。前后評估結果不同,可能由于土壤污染評估標準一再變更、不斷加嚴,且江南水系豐富,污染容易遷移。此種情況下,污染修復由誰負責,也是法律難題。

高價買下“毒土地”?

2016年,蘇鋼集團將全資子公司蘇州綠岸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綠岸)95%股權掛牌出售,蘇州綠岸的核心資產是17塊國有土地。地塊位于蘇州市高新區滸墅關鎮蘇通路北、蘇鋼路東,原是蘇鋼集團的生產廠區。經過222輪激烈的報價競爭,陸家嘴以85.25億元成為拿下土地的贏家。

蘇州鋼鐵歷史。蘇鋼集團官網/圖

陸家嘴公告中披露了蘇鋼集團2016年8月掛牌時的信息,蘇州綠岸名下地塊中,非焦化區域的土壤和地下水基本未受到污染,可再開發利用;焦化區域的污染主要集中在4號地塊局部區域。

陸家嘴在2022年4月14日發布的公告中稱,“基于對公開市場股權掛牌信息的信任,以及對政府部門行政行為的合理信賴競得蘇州綠岸股權。

蘇鋼集團情況說明透露,“在2016年轉讓股權時,我司已如實披露了第三方專業機構關于蘇州綠岸名下土地存在部分污染的調查結果及報告全文,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明確提示了該范圍中部分地塊原為鋼鐵焦化生產區域,可能存在土壤污染風險?!?/span>

陸家嘴與蘇鋼集團簽署的《股權交易事宜備忘錄》顯示,雙方約定“關于部分地塊存在土壤污染事宜,根據經蘇州市環境保護局備案的相關調查評估報告,該等土壤環境治理不存在技術上的障礙,治理完成后將符合國家和地方性環境質量標準,可根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