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發明指南針的確是中國,但不是司南

指南針確實是中國人最先發明的,這方面證據很充分。宋仁宗時,司天臺官員楊維德的《塋原總錄》中提到用指向恒定的“丙午針”來勘測風水,《武經總要》則提到了給鐵片賦予磁力制成“指南魚”,漂浮在水碗里一直指南的方法,這大約是公元1040年代的事。

責任編輯:陳斌

關于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與其他三大發明一樣,坊間也有諸多爭論。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司南是假貨,所以指南針也是假貨”,“1190年歐洲比中國更早一步發明指南針”兩個說法。這些說法似是而非。關于指南針的發明、傳播及其意義,確實有重新審視的必要。

真假指南針

首先,我們在歷史書上見到的那個“一個磁勺放在盤子上,怎么轉勺柄都指向南方”的“司南”,是構造出來的,從文獻到實物都不存在這樣的東西。

認為“司南”是指南針的觀點,其文獻依據主要出自戰國時代的《韓非子》和東漢王充的《論衡》,但這是對文獻記錄的誤解或者說曲解。

《韓非子?有度篇》稱:“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漸以往,使人主失端,東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p>

此處的“司南”并不是指南針,而是在朝堂上標示南北方向,明君王坐北朝南之意,用法器和儀式來鞏固君尊臣卑的政治格局。在靜止的情況下要找出哪里是南方是很容易的事,根據太陽東升西降的方向來辨別就行了,不需要多高的技術,也不需要指南針之類的儀器。

《論衡?是應篇》稱:“古者質樸,見草之動,則言能指,能指則言指佞人。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魚肉之蟲,集地北行,夫蟲之性然也。今草能指,亦天性也?!?/p>

王充寫這篇的目的是反對兩漢經學中天人感應的觀念,認為自然事物的特點是其自性,跟人事無關,舉的兩個例子就是“司南之杓”和“魚肉之蟲”?!拌肌笔潜倍菲咝?,不是勺子,“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具有指南特性的北斗七星(像勺子形狀)投射到地上,勺柄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但這只是北斗七星自身的特性,跟人事無關。

可見,無論是《韓非子》還是《論衡》,提到的“司南”都跟指南針毫無關系。那么,由于對文獻的曲解而構造出來的盤子上放勺子的“司南”,為什么又確實能指南呢?因為這玩意兒是用現代技術人工磁化過的。

1947年,王振鐸根據“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的記載,制作了盤子上放勺子的所謂“司南”,自稱磁鐵在盤子上無論怎樣旋轉,最終會指向南方,所以自己成功地復制了“司南”。實情是因為勺子太大,在盤子上旋轉時摩擦力太大,天然磁石的磁性根本無法克制摩擦力,王振鐸把天然磁石放進磁場里磁化后才能達到一直指南的效果。

古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