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勵志計劃”,一群年輕的“人類學家”奔赴他們的田野
這是一群象牙塔中的“勵志青年”努力觸摸社會脈搏的故事。通過中國平安的“勵志計劃”,他們走進鄉村、走進工廠、走進職場,探索著社會問題的解決之道,在“田野”中尋找答案。
出發
在北京城市學院的一個微信群里,大二學生李鼎銘看到了轉發的“勵志計劃”招募信息。面向全國高校、提供調研經費、優勝隊伍還有機會前往海外研學……這對剛滿二十歲的李鼎銘來說充滿吸引力,“感覺是個頗具挑戰性的舞臺,正好利用這次機會好好鍛煉一下自己”。
2003年,中國平安啟動“勵志計劃”教育公益項目,鼓勵全國學子開展學術研究,探索有利于中國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的新觀念、新理論,為國家民族的發展貢獻青年力量。今年,中國平安將“勵志計劃”創新升級,將田野調查的環節加入賽制。
作為欠缺調研經驗的“菜鳥”,李鼎銘深知這場“仗”并不好打。他找來曾在其他比賽中合作過的三位同學組成團隊。至于研究課題,這個法學生選擇從政策動向和社會現實的角度出發,綜合團隊自身的資源和優勢,最終確定了“低碳環?!钡恼{研方向。
跟李鼎銘不同,華南師范大學金融專業的研一學生王秋樺則是在確定了調研方向后,才開始組建團隊。王秋樺本科的專業課老師胡靖,是國內著名的“三農”領域專家。在他的帶領下,王秋樺曾經赴清遠下鄉調研,負責的正是農業板塊。
也是在那次調研中,農業保險出現在了她的視野里。后來,她一直想結合自己的專業學習,進一步了解農業保險在中國的落地情況。這個想法最終在“勵志計劃”里得以實現——項目聚焦的領域中,恰巧就有“金融保險”這個方向。
確定方向后,王秋樺在新生群發布了招募隊員的信息,甚至為選拔隊員組織了一場面試。最終,三位成員加入,其中兩人是湛江老鄉。
一眾年輕的參賽者中,在北大人口研究所就讀研三的黃成燁已經算是田野調查的半個“專家”,有著豐富的調研經驗,還有不少調研報告在校內外獲得過獎勵。
一年前,黃成燁參加了北大在福建省福鼎市開展的社會調研實踐活動,這里的養老服務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定以此作為“勵志計劃”的調研基礎,拉來了去年曾一起前往福鼎調研的兩位伙伴,并很快商定了“醫療養老”的調研方向。
考慮到方言問題,他后來又動員了兩位會說閩南語的“新人”加入團隊。出發之前,黃成燁就有了一套明確的計劃:調研的方法和目標、需要注意的溝通技巧、必須遵守的團隊紀律……甚至對調研過程中可能遭遇的自然災害,他都提前做好了應急預案。
一切準備就緒,這些年輕人開始奔赴他們的“田野”。
發現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老齡事業關乎民生,是千家萬戶的大事?!痹诟6Φ貐^,黃成燁和團隊開展了針對城鄉老人群體勞動參與情況的研究。
“作為一個縣級市,福鼎在老齡工作和養老服務上有自己鮮明的特色;當地的收入情況比較平均,也有白茶、石材這樣的傳統產業,這也和當地城鄉老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边@些因素的疊加,對于黃成燁進一步認識中國的老齡化社會,是一個很好的樣本。
在福鼎,黃成燁的團隊一路尋覓著老年人群體在這個城市留下的印記——他們走進社區,在棋牌室和老人下棋聊天;也走上街頭,和老年環衛工人在樹蔭下交流討論;還去了幾家養老機構,走訪了福鼎市社會工作服務總站、調研“互助養老時間銀行”……
這個過程中,黃成燁遇到了在城里安享晚年的退休老人,也遇到了年過花甲卻仍在鄉間勞作的老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給身為旁觀者的黃成燁帶來了許多新的發現。
在城鄉交界處的養老院里,來自城市的老人打成一片,打牌、下棋、跳舞,休閑娛樂豐富多彩。出身農村的老人卻難以融入,于是向院方要來一塊土地,每日堆肥種菜,倒也樂在其中;
老人在養老院旁開墾的菜地 黃成燁 供圖
因為熱愛擺弄陽臺上的花花草草,老人們辦起了“蘭花協會”,彼此分享著自己精心培育的新品種,還帶著“寶貝”到全國各地參加比賽,在安逸的退休生活中規劃起了“陽臺經濟”;
工藝美術廠的油漆工人退休后迷上了竹雕制作,買了一堆教材自己在家鉆研。雖然沒受過專業訓練,但在他手下誕生的螃蟹、喜鵲卻栩栩如生。如今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紅樓夢》里的大觀園用竹雕還原出來……
老人與他親手設計、制作的竹雕 黃成燁 供圖
一種獨特的生命力打動了黃成燁。在福鼎實地調研的十天里,他的團隊接觸了近五十位老人和他們的家庭。而這些老人的故事,后來也成為了黃成燁調研報告里的珍貴素材。
與此同時,在距離福鼎兩百公里外的麗水市,一場園區環保整頓行動正在云和縣經濟開發區悄然拉開序幕。李鼎銘和團隊在這里調研,幸運地成為了這場行動的見證者。
這個園區有八百多家企業,大多以木制玩具、油漆加工、軸承加工等行業為主,基本形成了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的發展格局,是浙江當地頗具代表性的產業園區。
“雙碳”背景下,綠色發展成為各行各業的共同追求。然而根據李鼎銘在云和的觀察,情況卻不太樂觀。走進一家生產木制玩具的“小作坊”,濃重的異味撲面而來。各類木材堆在墻角,污染物也隨意放置在瀕臨報廢的陳舊設備旁,機器發出“嗒嗒嗒”的噪聲,腳下是厚厚的木屑粉塵,空氣中還彌漫著許多細小漂浮物……
園區內生產木制玩具的小型企業 李鼎銘 供圖
而就在園區另一頭,大規模的企業斥資千萬研發綠色生產線,還將先進的遙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融入企業的環保舉措,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進行綜合治理,實現源頭控制、達標排放。
對此,李鼎銘并不意外。調研時,他細心詢問了各類企業對于環保設備的投入情況——有的企業僅僅一套凈化系統的價格,就能趕上園區內一些“小作坊”的整個資金池。以上種種現象,對李鼎銘的研究課題《低碳園區建設中“運動式治理”困境的現狀與對策》都非常有利,“也許可以從這里觀察出一套推之于整個國家都適用的治理模式,來解決低碳園區建設面臨的各種問題?!?/p>
碰壁
王秋樺也回到了家鄉。她的研究方向一直在湛江的荔枝產業和漁業之間搖擺不定,在導師的建議下,她最終選擇了后者,探討如何利用氣象指數“保險+期貨”為水產養殖業擺脫“靠天吃飯”的困境。
為了敲開這次田野調查的“大門”,她動員了身邊一切力量——親戚、朋友,甚至是十多年沒聯系過的老同學,還使用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打開衛星地圖,一寸一寸細掃湛江地區魚塘、蝦塘密集的地方。好幾次,好不容易抵達地圖上的位置,才發現養殖塘早已廢棄。
原定計劃中,團隊要在十天內調研湛江五個縣市區。因此,王秋樺給隊員定下的“底線”是一天必須跑兩個村子。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大家每天都要在戶外暴走一兩萬步,累得腰疼腿疼不說,海邊日照強烈,皮膚也被曬黑了幾個色號。
水產養殖調研過程中目睹的海邊日落 王秋樺 供圖
然而,意外還是接連發生。為了得到湛江水產養殖業的更多官方數據,王秋樺通過政務系統向相關部門遞交了3份數據公開申請,唯一的回復在一個月后才出現。
由于課題涉及農業保險,保險公司也在訪談名單上。聯系后才得知,在信息披露方面保險公司有著嚴格的監管規則。最后王秋樺不得不向保險行業協會求助,訪談才得以順利進行。
更多的質疑來自水產養殖戶。為了拉近和他們的距離,王秋樺去訪談的時候總會帶上一點“禮物”,一開始是抽紙,后來看了網上的經驗貼分享,又換成了香皂牙刷牙膏?!耙膊皇嵌嘀靛X的東西,主要想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誠意?!?/p>
還是有很多人把他們拒之門外。有人一聽見保險二字就以為是來推銷的,還有養殖戶叉著腰質疑問卷調查的真實性,“他們說,答案你們自己編就好了,反正都是假的?!?/p>
在麗水,李鼎銘的團隊也遭受了同樣的冷遇?!耙婚_始我們想試試直接上門拜訪,結果被保安趕走了,連企業的大門都沒進去?!焙髞磉€是在朋友的協助下,調研才得以繼續。
即便是經驗豐富的黃成燁,也遇到了不少困難:福鼎方言屬閩東語系,各村鎮方言還有差異,即便是懂閩南語的隊員理解起來也并不簡單;老年人聽力、記憶力、思維能力都有所下降,訪談一度進展緩慢,信息的獲取也變得相當困難……
黃成燁的解決方式,是“別著急、慢慢來”。再三重復問題、確認答案,來避免因方言導致的失誤;加深互動、延長訪談時間,來彌補與老人在溝通上的不暢;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求助當地的工作人員?!斑@種時候,還是得用笨辦法來解決——慢工才能出細活?!?/p>
歸來
在黃成燁看來,“勵志計劃”打造了一個平臺,把致力于調研的人聚集到一起。他相信,這個平臺的價值并不是簡單的1+1,它對自己將來進行跨學科研究、學術創新都很有幫助。
這趟福鼎之行,就為黃成燁的人口老齡化研究之路打上了一個新的錨點。老人們的故事在他的內心生根發芽,繼而生出了一種更為強烈而深刻的社會責任感?!俺錾诮▏跗诘倪@一代老人,他們種田、修水渠、修大壩、修公路,不計回報地為新中國奉獻自己的青春。他們理應在自己親手創造的繁榮社會里,得到更好的晚年生活?!?/p>
李鼎銘也認為,這次參賽經歷對自己未來的綜合發展和人生規劃都將產生長遠的影響?!吧钊牖鶎拥倪^程中,我不僅看到了浙江中小企業的現狀,也了解到政策落實的結構性錯配,以及政府出于各種考慮,權衡過后的決策策略?!崩疃︺懱寡?,這次調研雖然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卻實打實地積累下實務經驗,并為自己日后觀察社會提供了更多視角。
調研歸來,李鼎銘發現自己更自信了。這一路磕磕絆絆的調研,挖掘出了自己身上蘊藏的潛力和果敢,讓自己學會了迎難而上?!耙郧拔铱傆X得自己無法改變命運,但現在我知道,只要愿意付出努力,我就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p>
他敏銳地察覺到,團隊里也正發生著一些化學變化:隊員互相支持、鼓勵,對自己更加包容,對周遭人、事、物的觀察也更加細致、深入。李鼎銘相信,人與人之間互相支持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斑@讓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期待?!?/p>
而王秋樺最初參賽的動機之一,是想驗證老師曾說過的一句話——“今天的農民,其實過的很幸?!?。意想不到的是,王秋樺的調研結果推翻了這個觀點?!八a養殖非常辛苦,有時候一整晚都得守在蝦塘、夜不能寐?!比绻麩o法幫助養殖戶規避風險、解決“靠天吃飯”之憂,大部分人都不愿意讓自己的后代接手自己的事業。
正是因為看到了養殖戶的種種不易,田野調查接近尾聲時,王秋樺重新調整了自己的課題方向。她不再糾結于保險產品的設計,而是把報告梳理的重點放回了對水產養殖戶現狀的觀察和建言中?!半m然有些遺憾,無法將自己的專業與調研內容做更好的結合,但這個報告也許對家鄉水產養殖業的未來更有指導意義?!?/p>
王秋樺甚至重新考慮了未來的就業方向,“想要扎根基層的心又更加堅定了一些?!?/p>
前不久舉辦的2023年世界青年發展論壇上,全球青年發展行動計劃公布了首批100個典型項目,其中就包括中國平安的“勵志計劃”。
項目實施20年來,已累計資助5900余名優秀學生,發放獎金2000余萬元,幫助眾多青年更加主動、自信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用實際方案和行動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對于中國平安而言,比起調研的數據和案例,這群年輕人在這個過程中展現的活力和創造力,才是“勵志計劃”的價值所在。
李鼎銘、王秋樺、黃成燁……通過這三位年輕人的故事,我們能看到一股新生的力量正在融入社會。這也是中國平安希望通過“勵志計劃”實現的目標: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的青年學子,為國家發展與人民幸福不斷貢獻青年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