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3.17-3.25)
只要政府機構、國家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是唯一可以提供飯碗的地方,只要政府是研究經費、教育經費的唯一來源,政治就依然無法逃避。
責任編輯:史哲
評審:周虎城 青巖
No.1不想談政治但又離不開政治的生活
《南方都市報》,3月22日,作者:陳志武
(原文摘編)不是我們的生活歷來如此,沒有不政治化的私人空間?到底是什么逼著我們的生活只能上政治化這條單行道?政治學者說,政治就是利益的分配。
上世紀50年代后期,土地被公有,森林以及其它資源被集體所有,生產也以集體進行,生產隊是最小的集體生產組織。每人的吃住穿都受到生產隊長、大隊 長、支部書記的支配。從那開始,村里人的生存需要被集體的掌權者控制,領導對你的喜怒不再是一件可以忽略的事。討好領導、不得罪領導、不說領導不愛聽的 話,都變成了生存之道。
只要政府機構、國家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是唯一可以提供飯碗的地方,只要政府是研究經費、教育經費的唯一來源,政治就依然無法逃避。飯碗的來源、生存的基礎必須多樣化,不能由政治壟斷。
如今,雖然勞動力、房產的私有化使城市生活在“去政治化”路途上走了很遠,但是,國有經濟的比重、政府管制的廣度和深度還很高,甚至在回升,國家對 文化、藝術、教育、學術、科技在經費上和專業空間上還繼續壟斷,對民間公益、學術、社團等組織還在排擠,所以,即使到今天,不少人還是只有不想談政治但又 離不開政治的生活。
【推薦理由】作者從友人母親的一封信,傳統社會的鄉 土、宗族,革命的變遷……一點點身邊的小事娓娓道來。拉家常一樣地告訴你社會變遷是如何在塑造著我們每一個人,塑造著我們的生活。對于1949年以后的許 多普通中國人而言,政治不僅僅是權力,更是吃飯、穿衣、睡覺,如果你擺脫不了吃飯、穿衣、睡覺,那你就無法擺脫政治。作者用這樣一個角度描述了60年的變 遷,也不露聲色告訴我們改革最大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