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世界銀行原副行長祝憲:中國發展歷程是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藥方”
“魯布革沖擊”在中國開全球招投標先河,以價格、效率和質量為核心考核。我們不僅僅獲得了世界銀行貸款,更重要的是制度性變革。
世界銀行提出的很多政策建議是基于在中國進行的經濟調查,以及與國內官員和學者的交流,對比國際經驗后再反饋給中國。因此,總體上有不少好建議被接受并成為現實。
隨著綜合國力提升,中國在世界銀行影響力逐漸擴大。世界銀行開始推廣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經驗。對于其他發展中國家而言,這是十分重要的借鑒。同時中國也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責任編輯:謝艷霞
作為面向發展中國家的最大資金來源,世界銀行的經濟預測報告和經濟預警一直備受關注。
改革開放第三年,即1980年,中國恢復在世界銀行的代表權和成員國地位,并于次年獲得世界銀行首筆貸款。此后三十多年間,中國因改革開放而在世界經濟舞臺上成為主角,從世界銀行的借款國轉變為主要股東,為全球經濟協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還是亞洲開發銀行(簡稱“亞行”)的第三大股東,更是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簡稱“新開行”)的發起國之一。 通過參與包括世界銀行在內的多個國際金融機構,進而融入國際經濟秩序?;謴褪澜玢y行席位后,中國除貸款之外還獲得了什么?在世界銀行的地位不斷提升中,中國又對世界銀行貢獻了什么?
現為國際金融論壇(IFF)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的祝憲,曾長期任職于財政部,并歷任中國駐世界銀行執行董事、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道德官、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副行長兼首席運營官等職,是我國與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長期合作的見證者,也是改革開放后我國引入國際資金加快國內創新的親歷者推動者。
在日前舉辦的“IFF20周年全球年會”期間,祝憲接受南方周末獨家專訪時表示,世界銀行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僅僅提供貸款,更在政策建議、制度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其作用不容忽視。與此同時,世界銀行開始推廣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經驗,因為中國的發展歷程是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藥方”。這對于其他發展中國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借鑒。中國更通過國際組織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祝憲還特別強調中國改革開放繼續往前走,還要靠創新,要成為世界經濟不可或缺的部分。
祝憲:世界銀行原副行長兼首席道德官、新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兼首席運營官;現任國際金融論壇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開國際招投標制度先河
南方周末:1980年,中國恢復在世界銀行(以下簡稱“世行”)的合法席位。有信息顯示,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與世界銀行的合作關系主要是接受援助。你當時在財政部工作,歷任世界銀行司副司長、國債司副司長和國際司司長等職,恰與世界銀行結緣。中國接受世界銀行援助的第一個項目是什么?有什么歷史背景?
祝憲:中國是世界銀行的創始成員國。1980年4月,時任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Robert Strange McNamara)受邀訪問中國并獲鄧小平接見。鄧小平當時說了一句很有名、也很有骨氣的話,“我們這些年落后,我們要趕上。希望世界銀行能夠幫助我們,但是即使沒有這個幫助,我們也有決心趕上去?!边@是小平同志的原話,也是一種定調式的發言。
很快,中國恢復了在世行的合法席位。同年7月,世行派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