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年輕人不愿意生孩子?社會學家山田昌弘談日本低生育困境
有四分之一的年輕人對未來感到不安,是日本少子化的主要原因。要采取讓年輕人不會對未來過不上富裕生活而感到不安的措施。
在東亞社會里,讓子女接受比自己更好的教育,找到比自己更好的工作,是父母的生活意義所在。
如果現實戀愛的滿足度下降了,那虛擬戀愛的價值就會上升。也許現在已經不能說現實中的滿足就更優越了。
責任編輯:李慕琰
日本社會學家山田昌弘,中央大學教授,專攻家庭社會學和情感社會學等,著有《少子社會》《“婚活”時代》《低生育陷阱》等。
日本中央大學教授山田昌弘長年深耕家庭社會學領域。高中之前,他一度想做數學家,但“因為我自己沒有家庭,所以我決定探索什么是親情”,自此步入“研究凌亂家庭的世界”。
在學校教書時,他利用大量關于家庭的素材,講述現代日本家庭的起源、現狀和去向。他和學生一起召開的研討會,話題前沿,探討的問題包括:人孤獨到何種地步需要“出租朋友”?“同居伴侶婚姻”(注:只同居不結婚)是否探究了現行婚姻制度之外的另一種可能性?日本單身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的親密情感需求在何處得到滿足?他最終在歌舞俱樂部(注:提供歌唱和跳舞表演的場所)、真人或虛擬偶像、寵物身上找到一些答案。
在《低生育陷阱》一書里,山田昌弘試圖解答一個問題:近些年,日本年輕人為何不愿意生孩子了?
一直以來,低生育率是盤桓于日本社會之上的一朵陰云。自1989年起,日本的生育率持續低迷,總和生育率低于1.6的情形維持了三十余年,2022年更是達到了1.26的歷史低值。
自1989年起,日本的生育率持續低迷,總和生育率低于1.6的情形維持了三十余年,2022年更是達到了1.26的歷史低值。圖為日劇《產科醫鴻鳥》劇照。
過去三十多年,日本社會力圖解決這一“頑疾”,但收效甚微。山田昌弘曾任少子化對策委員。有一次,一位委員提議要舉辦一場“育兒很精彩”的宣傳活動,提升大眾的生育積極性?!叭毡旧鐣暮芏嘤凶R之士和政策負責人在很長時間內都忽視了與日本少子化原因直接相關的兩個重要因素,即‘不婚化’和‘年輕人經濟水平差距的擴大’?!鄙教镎J為,“對于‘想生但因條件尚不具備,所以不生孩子’的多數人來說,開展這類宣傳活動毫無意義?!?/p>
在山田昌弘看來,年輕人的生育意愿和社會整體的經濟狀況掛鉤。
1955年,日本經濟進入高速成長期,繁榮的經濟環境催生出年輕人對未來的積極預期,他們傾向于相信,通過個人努力能夠躋身“中流階層”,過上比父輩更好、更富裕的生活?!白缘诙问澜绱髴鹬?980年左右,人們沒想過結婚后的經濟生活會出現很大的風險,那時候的男性可以指望成為正式員工后,收入根據‘年功序列制度’(注:工資隨年齡和工齡的增長而增加)得到提高?!痹谏教锊肟磥?,那一代人篤信孩子會在優于自己的成長環境下長大。
而到了1980年代,情勢發生了翻轉。
“進入平成時代(注:1989年1月8日),日本經濟結構調整,出現了大量的非正式雇傭人員(指有固定期限員工、兼職員工、派遣員工等),在就業方面產生了社會性差距,進而導致家庭貧富、子女教育環境產生差距,社會的兩極分化進一步發展?!鄙教锊虢邮苋毡久襟w采訪時說,“對于大多數非正式雇傭人員而言,無論自身怎么努力,都無法獲得能讓自己將來過上富裕生活的收入,也沒法結婚組建家庭。也就是說,自己的將來變得沒有指望了?!?/p>
山田觀察到,日本人更注重從經濟角度看待婚姻的意義,作出結婚決定前,會作出慎重的風險評估。評估常從兩個角度出發:一是相比婚前,婚后的生活水平會不會更好,或者至少不會更差;二是婚后能否為子女創造比自己更好的成長環境。
“這種婚育觀背后體現的是現代日本社會特有的價值觀:希望回避未來生活所面臨的風險。日本人將維持中產生活水平作為最高目標,認為在人生設計上,‘男女交往’‘結婚’‘生子’‘育兒’和‘子女教育’這一連串問題不是單一、割裂的,而是環環相扣的?!鄙教锊朐凇渡僮踊瘑栴}的東亞特征》這篇論文中寫道。
這種風險意識也延伸至戀愛階段。山田發現,在日本,不少年輕人甚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