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博士說丨鄭永流:學法律的自豪來自兩部電影

她(李谷一)用一種全新的、所謂的氣聲唱法唱這首歌,和那個時代流行的豪邁、壯志凌云的唱法完全不一樣。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歌還能這么唱,當時就覺得:大學上對了。

真的太多偶然了,但我現在覺得,偶然當中也有必然。特別是上大學,它的確給我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我一般不給學生寫這些東西,但有時候送別學生,他們非讓我寫點什么,我就寫這句話:“寧靜致自由,自由成學術”。

責任編輯:錢昊平

博士檔案:

鄭永流,新中國第一位法理學博士。

1957年,出生于湖北省麻城縣。

1963-1974年,在湖北省麻城縣和黃陂縣上小學和中學。

1978-1982年,在湖北財經學院法律系就讀,獲法學學士學位。

1983-1986年,在中南政法學院法律系就讀,獲法學碩士學位。

1986-1989年,在北京大學法律系就讀,獲法學博士學位。

1989-1993年,任中南政法學院法律系講師、副教授。

1993-1996年,任德國薩爾州大學法律經濟學院客座教授。

2004年,任德國弗萊堡大學法學院代理教授。

1998年至2023年間,曾在瑞士弗里堡大學、挪威奧斯陸大學、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多次擔任短期訪問學者。

1997年至2022年,先后任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和中歐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中國政法大學特聘博士生導師,中歐法學院法哲學與交叉法學研究所所長。國際法哲學和社會哲學協會(IVR)會員,《法哲學與法社會學論叢》雜志主編。

2023年7月,鄭永流(右一)在慕尼黑大學舉辦講座。(受訪者供圖)

2023年7月,鄭永流(右一)在慕尼黑大學舉辦講座。(受訪者供圖)

“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改革開放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了很大的轉折?!?023年10月,又到了一年中北京最美的季節,在學院路附近的一家茶館里,鄭永流回憶起年少時的歲月。

1978年夏天,鄭永流考入湖北財經學院(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成為法律系一名新生。此時,距他高中畢業,已經過去了4年。那4年里,鄭永流在鄉下當過知青,在湖區做過漁民。參加高考時,他是湖北省黃陂縣(現武漢市黃陂區)水利局水利工程隊的一名測量工人。

出生在縣城,鄭永流的家鄉沒有大學,此前,他也從未見過大學,“大家都很向往大學,但對大學都是沒有概念的,只知道大學是‘象牙塔’,是一個你無法具體想象的世界”。

在湖北財經學院和中南政法學院讀完本碩后,1986年,鄭永流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師從法學教育家、當代中國法理學學科奠基人之一陳守一教授。

1989年,鄭永流畢業,成為新中國成立后首位法理學博士。其博士論文《農村變革中法律的地位及發展道路》在三十多年前就開始探討農村的法律問題,提出“人倫—法律—政策的農村發展三元調整手段”和“法律本土化”的主張,極具開創性。

從北大畢業后,鄭永流先后在中南政法學院、德國薩爾州大學、德國弗萊堡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高校任教。在鄭永流看來,“新中國成立后的首個法理學博士”是自己學術生涯的起點,但決定自己聲譽和學術地位的,還是此后持續的學術研究。

“這個大學上得值”

南方周末:從1974年高中畢業到1978年參加高考,中間這些年你在做什么?

鄭永流:高中畢業時,我17歲,我和同學們都下鄉當知青了。當時很有激情,農村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我們都表態,要在農村生根、開花、結果,根本沒想其他的。湖北有很多湖,我在農村當了兩年漁民。冬天每天打魚,我們早上5點就要起床,要在魚還沒有蘇醒的時候就下網,不然等太陽出來,魚都四散出去覓食了。

再后來我被調到黃陂縣(現武漢市黃陂區)水利局做測量工,扛著標尺到處做測量。比如修水庫,就要測承雨面積有多大,它決定了水庫壩的高度、厚度。壩修得太高了浪費,修得太低或者太薄了,就容易被沖毀,所以一定要去測分水嶺。因為沒經過專門的學習,我們的工作就是翻山越嶺放置測量標尺、描圖曬圖等輔助事務。

南方周末:剛恢復高考,你就參加了考試?

鄭永流:1977年8月,鄧小平主持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決定恢復中斷了11年的高考。1977年年底,各個省自己出題恢復了高考??荚囃ㄖl下來的時候,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