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科創力研究報告(2023):企業研發投入的體量和規模逐年攀升| 2023科創大會
為了全面評估企業的科創實力,南方周末科創力研究中心圍繞研發投入、研發產出和公司發展三個維度,將評估標準細化為27個具體指標。評估的對象包含截至2022年底運營主體/控股股東在中國的全部A股、絕大部分港股和美股公司,以及臺交所1家(臺達電)、部分可提供經第三方審計財報的非上市公司華為——共計6895家,排除多地上市、去重后的6715家公司。
2023年11月16日,第三屆南方周末科創大會在北京舉辦,匯集政府、企業、學界代表共同探討行業熱點與趨勢,思考并觀察中國科創的未來發展。大會現場,南方周末科創力研究中心主任黃金萍發布《中國企業科創力研究報告(2023)》,詳解2020-2022年入庫企業的科創數據。
六項發現
首先,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增加研發投入,并且更愿意主動披露自己的研發投入。從入庫情況來看,三年時間里,從6000家增長到6895家,愿意披露的企業數量達到6715家,而愿意披露研發情況的企業數量也在逐年增加,今年已經突破了5000家,占整體公司的比例已經超過了80%,比三年前提升了約5個百分點。這些增加的企業不僅包括新上市的公司,尤其是港股和美股的公司,即使交易所沒有披露的情況下也愿意主動披露,向投資人展示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
第二,中國企業研發投入的體量和規模在逐年攀升,2020-2022年入庫企業研發投入規模及企業數量都在持續增長。特別是百億研發規模以上的企業,三年前只有22家,但是今年已經到41家。
在全球坐標中對比,百億研發規模意味著,該企業在歐盟的電子排行榜上可以排到前150位。盡管創新投入有成功的概率,但每一家企業的每一分研發投入都是風險投資,這41家企業值得我們致敬。
第三,北京的入庫企業數量跌出前三。2022年,浙江入庫企業新增72家,總數達704家,超過北京;2023年,江蘇入庫企業新增73家,總數達739家,超過北京。但是北京有23家研發投入超百億的企業,仍讓它研發投入總量位列第一。
第四,長三角地區是企業數量和科創活躍度最強區域。長三角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入庫企業數量都排進了前十,且增幅喜人,與上年同期相比合計增加182家,增加數量占到整體的四成以上(42.33%); 入庫企業合計2277家,占這34省份總量的1/3(33.93%);有披露研發投入的企業1991家,占比達36.58%。
第五,2022年有五個省份(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江蘇)的研發投入超過千億,另有九個行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消費電子及電氣行業,建筑業,通信傳輸設備業,汽車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商業電氣和器材制造業,半導體業,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的研發綜合超過千億元。
其中商業電氣和器材制造業、半導體業、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是首次加入這個千億俱樂部。而信息傳輸和信息軟件服務業中,諸如阿里、騰訊、百度等企業,消費電子和電器中的聯想、小米、京東方,以及通信傳輸設備業的華為、中興等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建筑業也有很多中字頭的百億研發企業。這與我們所處的數字化時代息息相關。
第六,從企業的營收看,虧損和賺錢的比例大致都在1:1;但研發投入金額和研發人員兩個指標,加大研發力度的企業和收縮的比例是2:1。很多營收利潤同比下降的企業,它同期還在不斷地加大研發。企業都看到了科創與研發的重要性,不研發、不科創則沒有未來。
六點思考
首先,我們需要警惕科創領域的“奇襲”。如在生物科技和日化美妝領域,有些生物科技企業正從生物科技領域跨界進入美妝領域,參與化妝品的競爭;同時,日化行業也在進入這個領域,進行同產品的競爭。這是典型的跨界競爭現象。還有一種非故意傷害的情況。比如諾和諾德、禮來生產的兩款減肥藥,這直接引發了食品、飲料、快餐、批發和零售等行業的恐慌。
第二,科創力正在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競爭發生在不同環節。當一個產品和行業供不應求,酒香不怕巷子深;供需趨于平衡時,酒香也怕巷子深,這時競爭的重點就轉移到了營銷環節;當產業和產品趨于成熟、供大于求時,后期,這酒真的香嗎?這時,要么把產品做得更好、更創新,要么就轉向其他的賽道。 創新不僅限于產品研發本身,而是貫穿了從研發到生產,再到制造,再到流通,最后到銷售的全過程。這對于企業來說意味著什么呢?這可能就是高質量發展企業的未來,它們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
第三,科創重要的是兌現增長。前兩年,資本市場熱議AI“四小龍”,今年也是AI大爆發的一年。然而我們發現,技術主導型企業的財務表現并不是很好,反而是那些能夠更快將智能技術應用到產業的企業發展得更好。這表明在科技創新領域,只有將技術真正應用到產業中,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
第四,科創最可能發生在哪里?一定是未被滿足的需求??萍紕撔聲撛煨枨?,當年在蘋果5發布之前,我們不知道我們需要智能手機,現在它已經走過了18年。我們也相信科創會發生在目前所未知的領域,也可能是我們現在不知道的地域。能確定的是,把創新融入企業運作全流程的企業是有大概率出創新的。
第五,資金、人才,如何才能更好地流向科技創新?在過去的三年里,我們與許多從事科創和研究科創的人進行了交流,我們發現,政府投資有時會無效或低效,而企業的研發則更注重投入產出比,可能更高效;而優質人才并未充分流向科創領域,這實際上是科創的一大損失。
第六,如何更好地抓住科創的機會?科創是大勢所趨,沒有上帝視角,如何更好地把握住節奏和細分方向,這非??简炄???苿摰纳鷳B、科技創新就像搭積木一樣,一定是技術成熟不斷往前去推,但是哪一塊先成熟、哪一塊先發展,這個需要大家一起去尋找和探索。
在科創大會現場,南方周末科創力研究中心正式發布企業科創力的免費查詢小程序——科創坐標,該平臺提供企業科創力排名、企業科創核心指標等多維度數據的查詢服務,并匯聚了詳細全面的科創政策信息。
微信掃碼進入“科創坐標”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