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泰:數字經濟時代的創新原理 | 2023科創大會

2023年11月16日,第三屆南方周末科創大會在北京舉辦,匯集政府、企業、學界代表共同探討行業熱點與趨勢,思考并觀察中國科創的未來發展。大會現場,經濟學家、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發表主題演講《數字經濟時代的創新原理》。

本文將主題演講輯錄如下,有部分刪節,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當前宏觀經濟主要背景的特點,我覺得是內需不足。中國的內需不足跟其他國家還略有區別,可以把它叫做“體制性的內需不足”,在我看來,解決我國內需不足的根本辦法,就是把無效低能投資轉化為居民收入或社會保障支出,進而轉化為消費。但從實際上來看,關于政策如何推動國民收入支出結構改革,目前暫無相關動作或政策出臺。

企業面對長期的、普遍存在的供給過剩,不能坐以待斃,而是用新供給創造新需求,通過改變引領人民生活方式為國家做貢獻。同時為創造新需求的方法擴大內需,引導中國經濟轉型。

數字經濟2.0時代的機遇

如果把平面互聯網和數字化控制稱作數字經濟1.0時代,那么當前全球正站在數字經濟2.0時代的起點。數字經濟2.0就是人工智能和元宇宙(XR)技術引領的新一代技術革命。無論傳統產業,還是新技術企業,都必須把握住這樣的機會。

當前的人工智能和元宇宙技術就是二十多年前的互聯網。它未來會重新定義所有各行各業。美國各大投行紛紛發布人工智能和元宇宙對經濟的影響。綜合來看,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和元宇宙兩項技術將帶來10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增長??雌饋砗艽?,實際上最多只反映了人工智能和元宇宙對人類影響的20%,剩下的80%不體現在經濟增長方面,而將體現在對原有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顛覆性改變與沖擊,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在數字經濟2.0時代背景下,企業創新可從六個方面發力: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新流量、新體驗、新商業模式。

在新技術的創新上,今年以來從ChatGPT發布到蘋果、Meta的MR頭顯問世,人工智能新技術已來,每個人、每個企業都可以接入,新技術的應用必須引起關注。

從生產函數到創新函數

新產品和新場景,也可以創造新需求。大部分企業不敢在創新上加大投入,因為創新和生產不一樣。生產有一個生產函數,投入和產出是一一對應的線性關系,所以農業和制造業都尊重生產函數,勞動、資本、土地、企業家才能等投入都可以帶來固定產出。

但是在創新中,投入和產出是概率關系,數百萬、數千萬乃至上億的投入,產出可能很少甚至為零。這是很多傳統企業寧可在過度競爭、惡性競爭市場進行廝殺,也不愿投入創新的根本原因,因為掌握不了創新規律。

我在即將出版的《軟價值經濟學》一書中提出一個新理論——創新函數,指的是區別于物質財富,在數字經濟、文化娛樂、知識產品、金融等信息態財富的創造過程中,創新取決于技術系數、特定的創新環境系數和有效創意勞動(總勞動投入與創意者靈感概率的組合)。

創新函數的應用,有助于企業掌握創新原理,企業可從技術環境選擇、創新環境選擇、信息元素積累、創意者聚集、激發靈感概率的創新機制等五個方面發力實現創新。

創造軟價值

除了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企業也應當意識到,在信息態財富的創造過程中,需求側也可以創造價值。引用梅特卡夫定律,網絡的價值在于參與者群體大小,所以企業擴大流量的方法論就是擴大發射頻率、尋求共振頻率,以及購買流量的投入/產出原理。

創新還要注重敘事體驗價值的創造。品牌的本質就是敘事價值,需要結合不同時代的文化潮流,滿足人們的敘事體驗,這也是軟價值的創造。一方面,創造高級感、身份感、文化勢能和個性化,可以提高產品的價值;另一方面,提高參與互動感、認同歸屬感、時尚感和驚喜感,可以提高消費頻率。

新場景,也是創新的重要維度。企業可從人物、時間、空間、行為、需求五大變量著手去創造新的場景,從而創造新的市場。

而在變現與商業模式創新上,值得注意的是,數字經濟時代很多產品是先有公眾價值,后有盈利模式,軟價值實現的道路是彎曲的,需要企業從平臺變現、產品變現、流量變現、體驗變現、場景變現等選項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綜上所述,軟價值就是以創新思維來創造財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人人都是軟價值的創造者。

在大航海時代,羅盤曾經是先進的工具。當很多企業還以舊工具在海上探索方向時,有人已經借助衛星導航奔向天空。衷心祝愿在座的各位企業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導航新工具,奔向更廣闊的天空。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