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關鍵是科創生態 | 2023科創大會
2023年11月16日,第三屆南方周末科創大會在北京舉辦,匯集政府、企業、學界代表共同探討行業熱點與趨勢,思考并觀察中國科創的未來發展。大會現場,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管清友發表主題演講《關鍵是科創生態》。
本文將主題演講輯錄如下,有部分刪節。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的發展對我們的職業產生了很大影響,科技的進步已經切實改變了許多行業的從業環境和生態,很多工種和社會階層都面臨著挑戰。
我們需要從不同維度去考慮科技創新的影響,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不僅是關注科學研究和技術的進步,產業的發展,還需要關注應用場景的廣泛化、使用者的便捷性等方面。
在談論科技創新時,仍需關注“環境”,環境的改善和進步是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創新環境是存在一定缺失的,理想的狀態應該是讓每個人都能夠有足夠的自由去進行科學研究和創新活動,而不是受到各種限制和束縛。我們應該努力營造更加寬松、包容、自由的創新環境。
“三個挑戰”
第一個挑戰是國際環境的變化。國際環境的變化對科創生態、技術進步、產業發展,到應用場景擴展都產生了一系列重大影響。
我們生活在一個實實在在的國際環境中,正值世界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之間的結構性變化不容忽視,這種結構性變化表現為雙方為緩和分歧和挑戰做出了努力。
我們去分解歷史,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無論它的經濟起飛、崛起還是科技創新的進步,它確實離不開當時的地緣政治和外部環境的基本變化。
蘇聯在當時的社會主義陣營中處于領導地位,但由于過于重視軍工產業和全球擴張,忽視了民生和民用領域的發展,最終錯過了重要的窗口期。
日本在經歷二三十年的貿易摩擦,日本也曾經一度達到美國GDP的70%。然而半導體等優勢產業的發展被遏制,日本在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逐漸喪失。
第二個挑戰來自于如何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離不開地方政府、協會和企業的共同努力?!爱a學研”的模式在其他國家極其少見。這是中國科創的優勢,但是我們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產業政策在推動技術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衡量政府干預的度非常重要。我們不能完全否定產業政策的作用,但也不能完全依賴產業政策。作為一個后發國家,我們需要在政府干預和市場機制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第三個挑戰是中國人的心態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人選擇佛系和躺平,不再追求買房、買車、生娃等傳統價值觀。這種變化背后有多種原因,其中包括老齡化的挑戰和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等。
對于科技企業而言,變化也帶來了新的機會。隨著人們對生活方式的追求發生變化,新的需求也在不斷涌現??萍计髽I需要緊跟趨勢,了解新的需求,并提供新的供給來滿足這些需求。
“三個優勢”
第一個優勢,中國市場規模大。盡管現在機會變得越來越少了,但是孔隙度還是大,還有很多孔隙可以通過科技創新,以及技術衍生的新的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甚至營銷模式去填補。同時,解決內需問題雖然困難,但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的存在意味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第二個優勢是,中國沒有像日本進入M型社會和低欲望社會。盡管現在有人不愿意買房、買車、生娃,但這并不等同于低欲望社會,更像是中欲望社會。中國人口規模龐大,制造業基地主要在國內,與日本海外工廠的經濟體不同。因此,中國仍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這也凸顯了科創的重要性。
最后,中國正面臨新一輪的出海潮。隨著產業鏈的外移和市場的國際化,出海變得必要且迅速。與一二代企業家不同,新一代的企業家、工程師、科學家和年輕創業者天生具備全球化思維,他們出海更快、更便捷。我們也面臨新的問題,如企業過于競爭激烈導致利潤下降,如何在東道國與產業鏈上中下游實現互利共贏變得尤為重要。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在保持競爭力的同時,與合作伙伴共同創造更多價值。
科創生態是關鍵
科創生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苿撋鷳B系統極為復雜,它是一個有機系統、生命系統,而非無機系統或機械系統。在討論科技創新時,我們強調科技強化,需要強鏈補鏈,補齊短板,參與國際競爭。但我們很少聽到科創企業純粹因為對數學感興趣而進行的研究。
我們或許應該稍微放松一些。這種放松并不意味著放棄或躺平,而是以一種更寬容、更包容的態度去看待。我們需要換一套思維方式去思考這些問題。能否創造一個更好的創新社會環境,提高我們的容忍度?無論是一級市場、二級市場還是地方政府,能否不要那么著急追求短期效益?
科技的進步和技術的創新并非完全可以通過謀劃實現,它需要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真正能夠塑造國家可持續競爭力的是人、資本、環境、容忍度,有時候還需要一點運氣。
而我們需要更加關注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發展,而非僅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