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度和廣度推動中新合作” | 亞太群英薈
不管是在廣州、香港,還是深圳,現在和未來我們都有很多合作,這些合作不僅僅是注重于人才的培養,我們還關注產學研結合。新中關系更多的是個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與時俱進的關系。
責任編輯:姚憶江
據外交部消息,2023年11月1日,外交部部長助理農融同新加坡貿工部常秘林明亮以視頻方式舉行中新雙邊合作機制會議高官會。今年3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華,中新關系提升為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伙伴關系。
在中新合作再上一個臺階的契機下,南方周末研究員在新加坡采訪了南洋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劉宏教授。作為廈門大學和復旦大學的校友,劉宏曾在亞洲、北美、歐洲多個國家學習和工作過。
劉宏表示,在過去十多年,他從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中注意到,中國和新加坡的關系正呈現出全方位、與時俱進和高質量幾個特點。從早期的中國向新加坡學習,已改變成雙向的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趨勢。隨著中新關系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南洋理工大學也在不斷提升合作項目的水準,從深度和廣度方面,進一步推動新加坡和中國的友好和合作。
劉宏 婁曉希 攝
到中國去,百聞不如一見
南方周末:你在世界多個國家的高校學習和工作過,感覺中國學生和其他國家的學生相比有什么特點?
劉宏:中國大陸的學生總的特點是非常勤奮好學。每年畢業的大學生超過1000萬,競爭非常大。在我所接觸的各個國家的大學生里面,中國學生勤奮好學程度可以說是領先的。這一方面是因為中華民族具有熱愛學習的傳統,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大家都要脫穎而出。大學生就業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中國學生對世界局勢發展很關注,也有出國留學的強烈意愿。我本人在荷蘭和美國留學,然后在新加坡、英國工作,在日本京都大學和大阪大學待了快兩年時間,有較多切身感受。我覺得中國學生勤奮好學的特點非常明顯。
南方周末:你認為東西方高等教育體系有什么不一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