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錢就走VIP通道:清代賣官的營銷技巧

既然掏了錢,大家都希望早點做上官,盡快連本帶利撈回來。這給清政府帶來了額外商機,報捐者可以加捐“花樣”,即任命的優先權,相當于排隊時走VIP通道。

責任編輯:劉小磊

清代名臣左宗棠,即以捐納取得監生資格,參加科考。(資料圖/圖)

捐納即賣官,明清時期賣官制度化后的正式稱謂。所謂賣官鬻爵,古已有之,史不絕書。但這里談的不是紙牌屋里的暗箱操作,而是光明正大的國家行為。從魏晉南北朝開始,政府有時會公開出售任官資格,以解決財政困難。到了明代中期,因兄長英宗在土木之變中被蒙古俘虜而登上皇位的景泰帝,破天荒地將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的學生(史稱“監生”)資格推上了市場,開啟了一場劃時代的巨變。因為監生只要經過一定時間的試用期,沒有得到差評,就可以獲得做官資格。

盡管明代此舉,遠邁前代,但和清朝相比,不過小巫見大巫而已。明朝只開放監生捐納,還不敢直接出售正式官職。而清代捐納,京官可捐至正五品之郎中,外官則以正四品的道員為限。所謂康乾盛世,即康熙、乾隆兩朝,恰恰是捐納發展的關鍵時期。

清代捐納分“現行常例”和“暫行事例”兩種。所謂“現行常例”,即常年開辦的捐納,以捐監生為主。乾隆時期,每年大約因此收入三百萬兩,接近財政收入的主干部分農業稅的十分之一。而“暫行事例”則是為了籌措軍費、治理黃河工程費、賑災費等因重大事件引發的特定經費,臨時開辦的捐納,主要賣的就是實打實的官職,所以又稱“實官捐”。法理上,有資格報捐暫行事例的人僅限于現任官員和已經擁有做官資格的監生等,老百姓被排除在外。但事實上,平民想買官,可以先根據現行常例捐監生,就完美地避開了限制。暫行事例的收入,多的一次就達數千萬兩。

清政府的捐納信息公開透明,明碼標價,先到先得,童叟無欺。報捐者的年齡沒有任何限制,剛出生的嬰兒也可以捐監生,或在此基礎上再捐官職。因為獲得任官資格的人遠比官僚職位要多,并不是買了官馬上就能做,得到吏部提交相關文件,根據先后排隊等候“上車”。

既然掏了錢,大家都希望早點做上官,盡快連本帶利撈回來。這給清政府帶來了額外商機,報捐者可以加捐“花樣”,即任命的優先權,相當于排隊時走VIP通道?;用糠倍?,如“先用”“遇缺即用”“先先用”等,可供不同需求的客戶選擇,全都明碼標價。

清政府的這樁買賣,隨著時間流逝,出現了一些有趣的變化。一方面,官位不斷“減價促銷”。比如道員,乾隆三十九年(1774)售價16400兩,咸豐二年(1852)降為9446.4兩,幾乎腰斬,到光緒二十七年(1901)則只需4732.1兩,比三折還低。這是因為,排隊的人越來越多,積壓現象越來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