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老字號”不是護身符:歷史招牌只是其表,商業信譽才是其里丨快評
商品服務的質量、消費者的選擇、市場的判斷,才能讓一家企業及其品牌獲得商業信譽,反向夯實企業的品牌價值,幫助企業傳播自身的品牌故事,讓“老字號”的牌子立得住。如果“老字號”淪為企業的“護身符”,讓企業覺得可以憑此“躺贏”,乃至于可以仗著品牌老有群眾基礎就可以不改善經營管理、不注重商品服務質量的話,那么有名無實的結果就是連名也保不住。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商務部等五部門印發《關于公布中華老字號復核結果的通知》,將長期經營不善,甚至已經破產、注銷、倒閉,或者喪失老字號注冊商標所有權、使用權的55個品牌,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對經營不佳、業績下滑的73個品牌,要求6個月予以整改;繼續保留1000個經營規范、發展良好的品牌。
“中華老字號”不僅僅是一種稱號/稱呼,而且是經過官方認證的身份/資質。此次五部門對于“中華老字號”的“移出、整改、保留”舉措,恰好可以讓外界重新思考“中華老字號”的真正內涵,辨析“中華老字號”背后的是非虛實。
所謂“中華老字號”的官方定義,指的是“歷史悠久,擁有世代傳承的產品、技藝或服務,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取得社會廣泛認同,形成良好信譽的品牌”。從字面意思來看,“世代傳承”可以解讀為“歷史文化傳統價值”,“產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