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搶姓“周”到員工互毆,中國金行的“商戰”有多激烈?
無論是老鳳祥、中國黃金,還是一眾姓“周”的金行,紛紛在下沉市場開店,有網友發現,自己家鄉是個小縣城,“一條街上卻開出了七八家黃金店”。
在小縣城,婚嫁對“三金”(金項鏈、金戒指、金耳環)或“五金”(“三金”加上金手鐲、金頭飾)都有約定俗成的要求,一次婚嫁一二十萬的黃金消費是不少地方的“標配”——這是一塊很大的蛋糕。
責任編輯:劉韻珊
近日,有媒體發布視頻稱,山東濱州萬達廣場一樓有多人打架,疑似周大生老鳳祥員工互毆。
隨后,濱州市公安局濱城分局發布情況通報稱,系兩個門店工作人員在招攬生意過程中發生糾紛,雙方多名店員發生沖突。網友如此調侃金行招攬生意的打架行為,“難道這就是‘商戰’嗎?”
事實上,金行的“商戰”一直頗為激烈,從搶著姓“周”,到如今爭搶市場的“大打出手”。這樣的低質競爭,真的有利于國內珠寶公司的長遠發展嗎?
搶著姓“周”
不少對黃金品牌不太了解的消費者,難免有過這樣的困惑:為什么那么多金行都是姓“周”?比如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周六福、周金生、周百福、周福生……其實,其中不少金行的創始人,并不姓“周”。
周大福是知名度很高的老品牌。早在1929年,周大福的創始人周至元在廣州市洪德路創辦首家“周大福金行”,主要經營傳統的黃金飾品。20世紀30年代,因為時局的關系,周至元將周大福金行從廣州遷往澳門,后來又在香港開辟分行。2011年,周大福在香港上市。
周生生也是老品牌,創始人亦姓周。1934年,順德人周芳譜在廣州創立了金行。1930至1940年代,周生生已經在港澳地區開了不少分店。周生生1973年就上市了,它是香港首家上市的黃金珠寶公司。
周大生的成立時間比周大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