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晚清的改良派、維新派、革命派都推崇黃宗羲?
鄭觀應節抄并作序的《原君·原臣》小冊子,被梁啟超、孫中山用作宣傳工具。晚清“改良派”“維新派”“革命派”共同使用一個文本進行宣傳,這一事實打破了派系劃分的刻板印象。明末思想家黃宗羲被晚清進步思潮公推為共同旗幟,是形勢逼出來的。
責任編輯:劉小磊
鄭觀應(前排中)為《原君·原臣》小冊子寫了引言。
1895年秋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孫中山流亡日本,在橫濱發展興中會組織,文經商店東主馮鏡如出任橫濱興中會首任會長,其子馮自由年僅14歲,亦加入為會員。鄭觀應節抄并作序的《原君·原臣》小冊子由橫濱文經商店印刷。馮自由《革命逸史》自序稱:“時興中會之宣傳品僅有二種:一為《揚州十日記》,篇末附以清攝政王多爾袞及明閣部史可法來復二書;二為黃梨洲《明夷待訪錄》選本之《原君·原臣》篇。均由余店代為印刷?!瘪T自由又言:“興中會初期,文人墨士極感缺乏,所用宣傳工具,僅有《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記》,及選錄《明夷待訪錄》內《原君》《原臣》數種?!?896年,清廷駐舊金山總領事派人潛入孫中山住處偷窺,隨后報告稱“查閱該犯書冊兩本,一系摘錄明黃梨洲《明夷待訪錄》中《原君》《原臣》二篇,卷端加一小引,自稱杞憂公子”。1897年 6 月,孫中山在英國時,將《原君·原臣》小冊子贈送給日本友人南方熊楠?!对ぴ肌窞辄S宗羲《明夷待訪錄》中《原君》《原臣》兩篇的節鈔本,1895年冬在日本印刷,卷前有“杞憂公子”撰寫的小引:
從來天生民而立之君長,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