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陽政務數據經營權出讓被叫停:公共數據不應“資本化”丨快評
在數據泄露非常嚴重、大數據面前幾乎人人無處遁形的情況下,公共數據的公開利用,必須慎之又慎。
責任編輯:陳斌
“全國首例”公共數據特許經營權出讓交易被叫停了。停得好!公共數據的利用,應該慎之又慎,不應搞“特許經營”,成為少數人斂財的工具。
據《證券日報》報道,11月10日,湖南衡陽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衡陽市政務數據資源和智慧城市特許經營權出讓項目交易公告》,出讓該市政務數據資源和智慧城市特許經營權,掛牌底價18.02億元,增價幅度為1000萬元。但幾天后,這一交易被出讓方衡陽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要求暫停。
數據被一些人認為是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外的又一種“生產要素”,很多坐擁數據的機構都想著從中分一杯羹。這一“全國首例”政務數據拍賣公告一出就引起極大關注,有業內人士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開了政務數據要素資產化先河,甚至有人認為,政務數據有可能替代土地,成為地方政府重要的資產和收入來源。
不過,交易的前提是明確權屬。數據到底屬于誰呢?一條數據所包含的信息,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