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跟“吃”有關的企業,要有通曉七情六欲的人情味
第一次參觀鍋圈,孫進見到了這家企業最樸實而勤奮的一面:一間鄉鎮工廠里,工人忙忙碌碌地做事,說著她聽不懂的河南方言。
鍋圈人力資源副總裁孫進
當天晚上,工廠業態負責人與她吃飯,桌上一群人回想著鍋圈的發展史,更暢想著未來。也就是在這張飯桌上,孫進嗅到了創業公司獨有的、混雜著理想和激情的味道。
2021年下半年,曾在互聯網大廠擔任人力資源高管的孫進,多次接到獵頭的邀請向她推薦鍋圈。隨著了解程度的加深,孫進對這家致力于做“中國最大的社區中央廚房連鎖”的河南企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更重要的是,鍋圈讓孫進感受到了淳樸的大家庭才有的人情味。加入前,她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是鄉間餐館的飯桌,“像過年一樣熱鬧,彼此稱兄道弟,不談大道理,只說自己要怎樣做”。
從將規范與高效踐行到極致的大廠,轉入一切還未成型的鍋圈,“棱角分明”的孫進起初也曾有不協調感,無論是行事風格還是文化理念。但在磨合和碰撞之后,她恍然發現鍋圈就像一個鴛鴦鍋,一邊是爆烈沸騰的麻辣湯底,另一邊是溫吞醇厚的菌菇湯底,既容得下所有的食材,也能撫慰一顆顆焦灼不安的凡人心。
更好的“家”
在大廠,每一個職位都有十分清晰的人才畫像,對工作要求和所需能力分解透徹。而一到鍋圈,孫進發現:這里的大部分人都是董事長楊明超開火鍋店時期招聘的,是由他的人格魅力聚集起來的一群人;當初他們更多的是出于熱心腸的自發性。
一則有代表性的鍋圈創業故事是這樣的:負責搭建供應鏈的是原火鍋店的前廳經理,這個具有挑戰的任務讓她背負重大的壓力。她在摸索中前進,一邊學,一邊干,最后成就了當下鍋圈引以為傲的供應鏈體系。
鍋圈有著“英雄莫問出處”的惜才傳統,但不是所有員工都能做到自我突破,起初沒有形成體系的用人管理一度給孫進的人力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孫進和老員工爆發的第一次激烈沖突,是關于功勞與苦勞之辯:孫進堅持苦勞并不等于功勞,每一個人要追溯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而不是看工作年份有多久、工作多么辛苦。
由于楊明超主張鍋圈做的是跟“吃”有關的事情,所以企業要通曉人的七情六欲,因此在孫進著手改善人員結構的過程中,造就了鍋圈一般企業難以擁有的包容性。孫進在變革時采取了較為溫和的方式,“無法框定要用哪一類人不用哪一類人,只要他有韌性。我們更看重一個人的工作意愿和他學習的能力。只要工作意愿強,做事勤快,即使不適合原有的崗位,也會為他找尋新崗位”。
在新老交替、融合的鍋圈,沒有一個部門是由純新人構成,也沒有純老員工組成的團隊。孫進所感受到的不協調感,每一個員工也都能感受到,新員工和老員工之間在溝通風格、思維方式、做事習慣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別,但這樣的兩撥人,正在鍋圈的具體業務中,各自發揮所長,孫進形容他們的交融是“沒有什么比一起打過一場仗,更能知道彼此”。
“想法自由”
產品中心的陳濤是新加入鍋圈的人才之一,他的上一份工作在互聯網企業做線上新零售。他是帶著疑問來到鍋圈的,為什么大廠都沒能做成的社區零售,鍋圈做到了;在五年內開了上萬家加盟店,鍋圈代表了什么?
初來鍋圈,讓他印象最深的是鍋圈的人才培養體系,“知識培訓模塊的專業度和豐富度很高,并且,從進來起就能主動參與輪崗,去各個部門學習,每個部門負責哪些事務,怎么做,都有清晰的培訓,對新人幫助很大”。
在原來的工作中,陳濤遵循的是一套講求高效的溝通邏輯。來到鍋圈后,陳濤沒有刻意改變自己,說話時依舊會夾雜一些英文單詞、談到業務會分析“效用”和“產出”、習慣有沖勁的工作節奏、下班回家后會對正在進行的項目和工作計劃進行復盤。
這讓陳濤在鍋圈中顯得非常新銳,但企業本身的家文化,讓他不僅沒有遇到壁壘,反而得到了接納?!拔宜诘牟块T需要跟其他部門協同工作,鍋圈各部門之間沒有任何上下級關系,就像兄弟姐妹一樣一同去完成一件事,交流很融洽,也很愉快。下班后大家也會一起吃飯,老員工會說他們對我們是什么看法,也會問我們對他們怎么看?!?/span>
差異促成更多的交流,陳濤的部門每周舉行一次頭腦風暴,“大家暢所欲言,講自己的見解,解答其他伙伴的疑問,不僅僅是聊供應鏈方面的知識,也會涉及整個物流體系和倉儲體系。開完會后,我經常發現自己在一些方面還需要深入了解”。
隨著工作的展開,陳濤驚訝地發現,在鍋圈能夠實現“想法自由”,只要有新的想法和建議,可以隨時放開手去嘗試,不需要經歷復雜而漫長的辦公審批流程。陳濤剛接手工作,就對鍋圈的物控體系提出了升級優化的方案,他向部門領導解說了方案的預計產出,得到四個字的回復——“那就干吧”。陳濤感受到了久違的工作激情。
向善的制度
陳濤的就職體驗在孫進的意料之中?!霸阱伻?,我們的人才觀沒有那么市儈,沒有那么算計?!?/span>
“在一個高度成型的體系中,如果犯了三次錯,基本上可以出局了;如果是高管,一次嚴重的錯誤就要出局?!睂O進解釋,但在鍋圈,錯誤會被分為不同的類型,犯錯的結果視情況而定,“如果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因為專業度不夠和客觀原因犯錯,我們會既往不咎。違反法律法規和人品問題除外?!?/span>
這樣的處理方式在孫進的職業生涯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對她觸動很大,“過去我是個黑白分明的人,但現在我逐漸明白,有些黑白不是人的主觀意識能夠決定的”。她意識到,嚴格的單純以人效比為衡量標準的體系,固然可以提高企業的效率,但它在規范人行為的同時,也限制了人的熱情。
“如果只用回報率來算,我們很多人肯定是不對的,但如果你將他的做法理解為一種創新或者嘗試,那么他的錯誤就是在為將來的正確作鋪墊?!卞伻Φ娜宋墓芾沓珜Щハ囿w諒,相信絕大部分人的出發點是好的?;谶@一點,孫進理解了為什么員工的錯誤會被原諒,“鍋圈愿意為不錯的初心買單”。
在這個向善的制度里,孫進感覺自己的心態逐步趨向平和。鍋圈沒有“一戰定生死”,也沒有“35歲中年焦慮”,大家有了重新打量生活的余裕。聊起天來,孫進能細細地談論美食、子女教育和地域風土,逐漸明白“工作是為了生活”這句話的含義,“人首先要過好自己的生活,要有幸福感,才能安心工作”。
在孫進看來,現代職場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的焦灼,在鍋圈被消弭了?!板伻Φ拇_定性相對很高,不一定保證每個人都能發展得很好,但大部分人都能找到他的位置,鍋圈從不輕易放棄每一個家庭成員?!?/span>
再說一次夢想
鍋圈對待員工的包容也體現在加盟商的身上。六千多名加盟商的學歷、履歷、能力各不相同,有留過學的企業高管,也有朝九晚五的普通人。鍋圈不會拒絕一個想要通過努力改變生活的人。
柴德強第一次看到鍋圈的門店時,正在廣東經營一家便利店,他盯著店鋪紅綠撞色的門面,心里泛起止不住的好奇。深入了解后,柴德強很驚訝,他曾加盟過幾個連鎖品牌,沒碰到過不收加盟費的,他決定加盟鍋圈。
47歲的柴德強,女兒在福州上大學,兒子也已升入高中,再過幾年就可以享清福了,但他心里始終有一份不甘心的情緒,“我身邊的朋友過得都比我好,他們成功了,而我的人生還不能算是成功,可是我的性格不服輸,我想再拼搏一把”。
從廣東只身到上海開店,店鋪租金、裝修費和設備費需要二十多萬,柴德強資金不夠,用信用卡湊了好幾萬。剛開店時,舍不得聘員工,他成天一個人在店里忙活,從早上七點多開門,工作到午夜12點。但因為人生地不熟,沒有運營經驗,試營業期間,柴德強的店營業額并不理想。好在,試營業階段有銷售經理到店進行幫扶指導?!吧虾^域負責人周占成帶領整個團隊和物料來幫我做開業活動?!?/span>
柴德強發現,開業活動后,店鋪的生意開始好轉。這讓他突然想起去鍋圈總部開會時,掛在墻上的一個“舍”字——對顧客要舍得,讓利給顧客。這樣的認知觸及柴德強內心柔軟的一面,“說實在話,雖然我的性格有點暴躁,但還是很善良,鍋圈的企業文化很打動我”。
柴德強逐漸轉變以往開便利店的經營習慣,嘗試和社區顧客做朋友,“一般人去便利店買東西,很清楚自己要買什么、怎么使用,不需要做太多解釋;但餐飲產品不同,你要告訴顧客怎么做更好吃。來我們店的上海老人比較多,我給他提供美食的制作方法,他們吃了開心就還會來,這讓我非常有成就感?!?/span>
第一家店的成功鼓舞了柴德強,隨后又開了第二家、第三家。他沒有雇員工的經驗,直接采用了鍋圈制定的管理細則,員工的職責、日常工作流程、績效考評,甚至獎勵機制都一一寫明,“只要跟著做就行?!?/span>
柴德強希望通過努力,有朝一日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出去游山玩水。他的想法很樸素,在老家建一棟農村自建房,回家有依靠,想出去走走時也不用顧慮開銷,“也許我還有實現的機會”。
守護成長
陳濤和柴德強在鍋圈接受到的培訓內容完全不同,但他們都能在鍋圈學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識。針對不同的員工、加盟商和合作工廠,鍋圈成立了鍋圈學堂,僅線上課程就超過三千小時。
圖左:堵倩倩;圖中:柴德強;圖右:陳濤
堵倩倩是早期培訓課程的打造者之一,她的工作就是傳授成功門店所需的各項技能,切實幫助每一位追夢人。
堵倩倩收到的工作要求是,讓培訓內容“一聽就懂,一學就會,一干就上癮”。鍋圈早期的管理層大多數是靠自己的努力一路摸爬滾打,因此對于能力不好但渴求上進的人,更多了一份理解,堵倩倩也明白了“簡單”二字背后的苦心。
由此,她先后設計出了簡單易懂的“服務流程九部曲”和“收銀六部曲”,“顧客來了說什么話、做什么動作、怎樣遞籃子、怎樣試吃、怎樣結賬,做的是最基礎的教學。我們有義務幫助沒有行業經驗的‘小白’快速上手”。
在鍋圈,無論是人、店鋪還是工廠,不會因現階段的能力不足而被放棄,看重的是長遠的發展。五年間,無數員工和合作者通過鍋圈實現了自我提升。幫助門店經營的銷售經理,從工作中成長為既會運營,又懂市場,還能夠培訓的復合型人才;鍋圈的合作工廠也從鄉鎮工廠轉變為現代化大企業,實現了標準化、規?;纳a。
孫進有一天在飯桌上,突然理解了鍋圈所一直堅持的“人情味”。她想到媽媽買菜做飯時,總會想著讓家人“吃點好的”,以期守護好每一位家庭成員。鍋圈也正是如此,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給足員工安全感,續寫著“此處心安便是家”的新時代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