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開始流行的“重新養自己”,能解決原生家庭問題?
靠無條件寵溺自己彌補幼年的匱乏,就能填滿內心的不滿足嗎?更有效的自我養育方法究竟是什么?
責任編輯:劉悠翔
繼養貓養狗、養蛙、養綠植之后,成年人生活方式新潮流是“重新養自己”。經歷過原生家庭傷痛的成年人,一邊扮演不遺余力、慷慨施愛的“理想父母”;一邊扮演備受寵溺、恣意生活的“內在小孩”。網友們提供的自我養育攻略包括但不限于:享用小時候吃不起的美食,摒棄“美麗羞恥癥”好好拾掇自己,去看一場“有點貴”的演唱會,租一處自己的房間并精心布置,學一門幼時未被準許的興趣愛好,讀書旅游看更大的世界……
“重新養自己”是正在成年人當中開始流行的一種生活方式。圖為創意圖。視覺中國
看上去,“重新養自己”的操作一點也不繁難,里面卻有諸多問題值得深入探究:“原生家庭問題論”為何能深入人心、廣泛流行?靠無條件寵溺自己彌補幼年的匱乏,就能填滿內心的不滿足嗎?更有效的自我養育方法究竟是什么?
深入人心的“原生家庭問題論”
“原生家庭問題論”早已有之。這個論調能廣泛流傳,在于它對人生困境的確具備清晰的解釋力。以經典美劇《老友記》為例。差不多三十年前,這部劇就開始在六位主角的成長線中穿插進濃墨重彩的原生家庭故事。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六位主角原生家庭的問題或深或淺,但他們后來都走出了和父母不一樣的人生道路,可以說是“重新養自己”的成功范本。同時,演員的現實人生又印證了《老友記》編劇們的人性洞察力。從錢德勒扮演者馬修·派瑞的個人回憶錄《老友們,愛人們,以及那件可怕的大事情》中,我們得知,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性格的影響是如此長遠、深刻。與錢德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