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銀行公益蝶變

公益之路沒有終點。

對于創建公益品牌的農業銀行而言,一切也才剛剛開始。

這是譚旭連續第十年為盲人講電影。

作為中國農業銀行愛心助盲志愿者,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里,譚旭與同事們合作,為現場的視障觀眾講述完了電影《奇跡樂隊》。

 截至目前,農業銀行愛心助盲行動直接受益盲人9300多人次(左為郜逸星,右為譚旭)。

對于普通人來說,看電影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對于失去視覺的盲人,“看電影”幾乎是奢望。單純依靠聽覺,很難想象出完整的畫面和劇情。失去視覺也給盲人帶來了其他諸多不便“就像跌入深淵一樣,不只失去視覺,方向感等其他感知也全都失去,每走一步都充滿恐懼?!庇幸曊先耸窟@樣形容。

正是察覺到盲人群體的這一需求,2013年農業銀行“我的聲音 你的眼睛”愛心助盲志愿團隊宣布成立。志愿團隊通過講述,幫助盲人“看得見看得懂”每一場電影。

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并不簡單。讓盲人朋友聽懂一部電影,遠比想象的難。志愿者需要提前將影片觀看幾遍甚至十幾遍,將情節、對白、鏡頭爛熟于心,再重新撰寫適合講解的電影腳本。

為了不讓志愿者的講述壓住電影本身的臺詞,他們要拿著計時器一遍遍練習,掐準時間,把握“講電影”的最佳節奏。每一場電影的講述,都要經過多輪試講、試聽之后,才能呈現在盲人朋友們面前。不足兩小時的電影,卻需要志愿者近30個小時的付出。

十年堅持,從未間斷。

截至2023年10月,農業銀行愛心助盲行動累計為盲人講述電影102部,錄制有聲圖書100萬字,提供志愿服務超1萬小時。

在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中,包括助盲行動在內的農業銀行的公益事業,也正悄然發生著新的變化。

公益煥新

10月14日,在國際盲人節到來之前,農業銀行聯合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舉辦“愛心助盲”四地同講無障礙電影主題公益活動,分布在北京、吉林、福建、四川的農業銀行助盲志愿者為現場兩百多名盲人朋友講解了電影。

往年不同的是,志愿者在進行自我介紹時,多了一句主題標語“農情相伴 一路同行”。這是農業銀行發布的全新公益品牌口號。

在當天的助盲活動上,農業銀行正式發布公益品牌“農銀公益”及其品牌口號和視覺形象。這意味著,農業銀行的公益事業進入了品牌化推進階段。

據介紹,農銀公益將成為農業銀行公益品牌的總名稱?!稗r情相伴 一路同行”作為公益品牌口號,表達了農業銀行以濃濃情意為有需要的群體和領域提供幫助和支持,農業銀行愿與公益事業同行一道,以金融力量增進民生福祉,助力共同富裕的價值主張。

按照規劃,農業銀行以各級機構現有公益資源為基礎,將助力鄉村振興、保護綠色生態、關注弱勢群體明確為今后公益支持的重點領域。全行的公益活動將統一歸入振興、守護、關愛、圓夢四大行動,以此突出重點,持續深耕,打造富有農業銀行特色的公益品牌影響力。

振興行動以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為優先覆蓋地區,通過支持鄉村文化傳承、鄉村教育醫療發展、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鄉村人居環境改善、鄉村金融知識普及等方面,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守護行動聚焦綠色、環境保護主題,開展垃圾分類、凈化市容、節約水電、綠色出行等主題公益志愿活動和宣傳活動,為天藍水凈地綠人美做出貢獻。

關愛行動以關心關愛老年、殘障、婦女等群體為主要目標,開展恤病助殘、敬老助老、公共教育等公益志愿活動,弘揚志愿服務精神。

圓夢行動聚焦青少年、兒童等群體,通過助學助教、關注健康、暖心陪伴等人性化、多元化和社會化的關愛活動,呵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實現夢想。

▲ 農業銀行廈門分行創辦“源夢農行—敬老孝親行”公益項目,引入客戶、愛心社會組織及機構貢獻所長、共同參與,面向老年群體開展入戶探訪、陪護、理發、生日會等公益活動。

從品牌名稱到視覺形象,從重點領域到具體行動,公益品牌的推出,開啟了農業銀行公益的新局面。

其來有自

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

公益品牌不僅來自農業銀行對公益工作的新思考,更根植于農業銀行數十年的公益實踐。其來有自,并非偶然。

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踐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是農業銀行的使命和職責所在。公益基因早早就內化在農業銀行“勇于擔當、服務人民、責任為先、造福社會”的理念之中。

在多年的公益實踐中,農業銀行在公益工作的管理架構、制度規范、信息披露、行動實踐等方面進行了持續、多樣的探索,為公益品牌的推出和公益工作的升級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在管理架構方面,農業銀行董事會戰略規劃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承擔制定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目標、評估可持續發展相關風險及戰略執行情況的職責。社會公益被納入可持續發展實質性議題。

在制度建設方面,農業銀行制定了社會責任工作指引、公益項目指引、公益捐贈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對公益工作提出了總體性要求,發出全行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號召。

在公益實踐方面,農業銀行一方面開展公益捐贈,將慈善資金投入鄉村振興、災害救助、教育助學等重點領域。2020年至2022年,農業銀行對外捐贈金額均超過1億元。另一方面,積極引導員工投身社會志愿服務。2016年農業銀行成立青年志愿者協會,支持員工持續關注助學、助老、環保等公益領域。2018年至2022年,志愿者服務時長超100萬小時。

重點公益項目及其成效逐漸凸顯。

愛心助盲志愿團隊從成立之初的23人發展到如今的180余人,助盲行動直接受益盲人9300多人次。

“小積分·大夢想”公益志愿者行動搭建了農業銀行卡積分捐贈平臺,自2015年啟動以來,累計募集資金579.67萬元。

創建“農情暖域”網點公益服務品牌,打造掛牌網點2.2萬余家,2023年有12個網點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

從總行到分行,從企業到員工,從行里到行外,公益的漣漪效應正在形成。

員工參與慈善捐贈和志愿活動的熱情高漲;2020年,在抗擊疫情專項捐贈活動中,全行員工共募集資金6000萬元;2022年,超過8萬名員工參與了公益志愿活動,志愿服務時長超過18萬小時。

公益對外合作成效顯著。與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等合作,開展中西部地區貧困中學生金融知識普及教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等項目。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開展合作,捐贈130輛“母親健康快車”專用救護車,為全國14個省40個縣(市)欠發達地區婦女兒童及家庭送去健康服務。

▲ 農業銀行捐贈的“母親健康快車”為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的母親和寶寶們提供便利。

農業銀行特色

君子豹變,其文蔚也。

新的公益品牌勾勒出農業銀行公益的鮮明特色,也指出了農業銀行持續提升公益實踐成效和品牌影響力的方向。

公益精神傳承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F代公益的理論和實踐在不斷發展,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是公益慈善精神的濫觴。無論是惻隱仁愛、損有余而補不足的理論學說,還是饑者得食、寒者得衣的社會追求,無不蘊涵著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公益精神。農業銀行踐行公益是對優秀傳統公益慈善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公益擔當源于企業使命?!懊嫦颍r',服務城鄉”是農業銀行的初心使命和立行之本,“助力共同富裕的銀行”是農業銀行的主要品牌定位。當前鄉村地區、“三農”人群、弱勢群體正是提高民生福祉、邁向共同富裕的短板所在,農業銀行在這些領域開展公益,是對自身使命擔當的自覺行動。

公益行動堅守長期主義。做一場志愿活動不難,難的是將志愿行動堅持十年甚至更久。農業銀行的重點公益都有相對長期的積累,助盲行動已經連續開展10年,“小積分·大夢想”開展9年。任何公益項目,唯有長期堅持才可能取得實效。唯有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才可能提升影響力,打造出公益品牌的價值。

公益管理轉向制度化。在企業實踐中,初期企業往往以零散的公益項目、慈善捐贈為依托,參與社會公益。隨著工作的深入,制度化建設成為企業提升公益成效的必修課。農業銀行在管理架構、制度建設、信息披露等方面進行了“有形”的規章制度探索,也在企業文化、志愿服務等方面進行了“無形”的公益文化創建。此次公益品牌的發布,正是農業銀行公益制度化規范化建設的重要體現。

公益品牌彰顯價值和認同。優秀的公益品牌,意味著對社會資源的巨大影響力,也代表了社會公眾對公益組織和公益項目的評價和情感認同。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農業銀行推出公益品牌,這是對公益行為更加科學、高效、規范和可持續的追求,也是探索推進公益品牌化建設的新起點。

公益之路沒有終點。

對于創建公益品牌的農業銀行而言,一切也才剛剛開始。

(專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