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羅一平:“邊界對中國畫的發展約束特別大”

羅一平憂心的是,“水墨畫的同質化太嚴重,學黃賓虹就是黃賓虹,學陸儼少就是陸儼少,重基礎不重發展……每一個古人其實都有自己的當下,每個古人向前發展的時候,考慮的很大的問題就是當下”。

責任編輯:劉悠翔

文堦馮公祠是一座坐南向北的清代建筑,坐落在廣州黃埔古村之中。到訪者走過花崗巖條石地面,會進入硬山頂、矮直脊下的山水空間。一位藝術家正在長桌上繪畫,墻壁上是已經完成的大幅山水。這是68歲的羅一平,他將這個古老的祠堂用作畫室已有十年。

羅一平作品《域·非域(一)》。受訪者供圖

羅一平有多重身份,畫家、教授、批評家、策展人,曾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山大學,后擔任廣東美術館館長。

羅一平被認為是藝術界少有的“學者型畫家”。2007年,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時,在中山大學任教的羅一平出版了一套《藝術史中的圖像》叢書,“與其說我在讀他們的圖,不如說我在讀自己的欲望和意志”。

時隔多年,羅一平記得這場討論,那是他在中山大學最重要的學術成果,以自己的視角解讀了上千幅西方當代藝術史上的圖像,以及中國美術史上的山水、人物和花鳥圖像。他當時說:“我不認為藝術的本質有東西方之分,但是藝術的表達工具肯定有所差異。這不是個人主觀想法決定的,而是倫理習慣和認知習慣的差異?!?/p>

2020年,羅一平主持了“美術創作規律、人才成長規律暨千人研究計劃”,該項目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申報。為此,他起草了一份面向全國美協會員發放的問卷調查。結果,一個發現讓他頗為擔憂:現在藝術家的邊界似乎比過去更加“牢固”了。

“他們會用一個符號或者形象框起來,這種無意造成了傳統水墨和當代水墨之間的明顯界限,各玩各的”羅一平說。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說:“在當下,中國畫發展的最大課題是如何看傳統與當代的關系?!?/p>

羅一平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他畫了許多新作。11月,羅一平完成了自己2023年最重要的個人展,由廣東美術館、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一元復始——羅一平水墨作品展”。

羅一平作品《境·非境(一)》。受訪者供圖

展覽由“山·非山”“域·非域”“境·非境”“言·非言”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