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仕忠|人生真味幾悲歡:憶蔡義江老師
我完全不相信蔡老師會做這樣的事情,但人言可畏。隱約聽說,舉報者自稱為同學抱不平,通過在報社的校友發了“內參”,目的是要讓蔡老師難堪。
責任編輯:劉小磊
? ? ? ? ? ? ? ? ? ? ? ?蔡義江,1934年生,浙江寧波人。1954年于杭州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
在1980年代初的老杭大,大家都說蔡義江老師是真正的才子,學問做得好,課也講得好,學生多視為偶像,至今依然印象深刻。
蔡老師是浙江寧波人。其尊人蔡竹屏(1904-1982),筆名疾風,學殖深厚,所著《陸放翁詩詞選》(浙江人民出版社1958年初版,1982年再版),頗得好評,我也買過一本。他的弟弟國黃,同樣研究古典詩詞。兄弟倆在父親的指點下,合著有《稼軒長短句編年》(1979)等,并時常聯名發表文章。這般書香門第,兄弟克紹箕裘,著實令人羨慕。
蔡老師給我們講唐宋詩詞,也講過清詩。他戴一副黑框眼鏡,膚色顯黑,大笑之時,襯得牙齒十分白亮。他的聲音宏亮,笑聲尤其爽朗,極具感染力,大家都說聽蔡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
那時蔡老師的學術聲譽,主要來自《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此書始撰于1974年,次年秋作為“教學參考資料”內部印刷,署名“杭州大學教育革命組”,《后記》中說:“此書的編寫,由本校教育革命組組織專人討論,中文系蔡義江同志執筆?!?
《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初版。
此后數年,蔡老師采納了多方建議和意見,又作了很大的增刪修改,1979年10月由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署回個人名字“蔡義江”。
《紅樓夢》在當代中國有著特別的地位。在文革中,它是少數仍被允許閱讀的古典名著之一。不過要讀懂此書很不容易,大量的詩詞曲賦,頗是令人畏難。那時有很多單位組織人馬做注解,蔡老師以古典詩詞的造詣來注解小說中的韻文,自是輕車熟路,這部書也從一眾注本中脫穎而出,并由此確立他在紅學研究界的地位。
1978年,他被借調北京,參與籌創《紅樓夢學刊》和組建“紅樓夢學會”。并連續幾年在《杭大學報》上發表論文,僅1979年就連發了三篇,此外還有眾多有影響的論文,散見于《社會科學戰線》《文史哲》《文藝研究》等知名刊物。當時“文革”剛結束,許多中青年學者尚未窺得學術門徑,他已大踏步前行了。
然而,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他性本豪放,不拘小節,認定一事,便百折不回,以至一而再,再而三地置身于風口浪尖之上。
蔡竹屏先生(1904-1982)
其尊人蔡竹屏先生,22歲加入國民黨,24歲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準尉書記。后在26軍第6師司令部任書記及政訓處科長,參加過北伐。1932年赴杭州,任中央航空學校秘書(名譽校長蔣介石)。1936年赴南京,任中央航空委員會秘書(秘書長宋美齡)。1938年轉民政,先后任浙江溫嶺、黃巖、余姚等縣縣長,組織隊伍抗日,與左派人士有所接觸,與國民黨則漸生嫌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