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奶奶|到此的路程

編者按:

徐小虎,1934年生于南京,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研究所博士。在中德父母的影響下,她從小接受東西方文化熏陶,后從事中國書畫斷代與藝術評論近六十年,著有《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鑒》《畫語錄:聽王季遷談中國書畫的筆墨》《南畫的形成:中國文人畫東傳日本初期研究》《日本美術史》。
徐小虎將借此專欄回顧自己傳奇的學術與生命經驗。
在那些慷慨的大樹枝上,一切都失去了“大人說”的說服力。奶奶所解釋的生活,是我那寬廣的樹棲思維方式完全無法接受的。我們來到這個好玩的地方是來干嗎的?當然是來欣賞這個生命,好好地徹底地玩它呀。

責任編輯:邢人儼


藝術史學者徐小虎。資料圖

藝術史學者徐小虎。資料圖

爸爸媽媽于1933年5月在中華民國首都南京結婚的時候,奶奶她老人家請了一些她認為不大體面的中國小姐們來儀式上陪新娘站著。這是因為奶奶一見到她寵愛的三兒子選出的20歲德國女孩兒,嚇了一大跳:茶黃色松松的頭發、瘦瘦長長的臉、掉進了腦袋的雙眼、被壓扁拉得高高的鼻子,好丑的變態??!這怎么得了。奶奶急死了,拼命想找些更難看的女士們調和這個恐怖的局面。

1933年,徐道隣與Barbara Schuchard在南京舉行婚禮,蔣復璁是證婚人。資料圖

1933年,徐道隣與Barbara Schuchard在南京舉行婚禮,蔣復璁是證婚人。資料圖

當時的介紹人就是爸爸在德國的學長、開朗先進的蔣復璁先生,蔣先生后來當國立中央圖書館館長的時候促成了好多先進有效的治理措施,并主張把所有圖書都數據化,為大眾永久保存。后來,蔣伯伯又當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第一任院長,在那里又執行了好多新的舉措,出于對員工有利的考慮,在當時還算郊外的博物館附近給所有人提供宿舍、福利社等設施。1933年,他在南京為父母的婚禮儀式做證婚人,后來他告訴我,他“吃了小虎的紅蛋”。

媽媽從淪陷于納粹主義的德國坐船到中國跟徐道隣結婚,發現這個古國有好多傳統對她來說非常艱難。一開始她不肯像爸爸那樣跪在奶奶面前磕頭。在柏林長大的Barbara Schuchard一輩子從來沒給任何人或神磕過頭的。在很多好奇的觀看者前,她的脊椎骨變成了一根不能彎的鐵杠。最開始,可憐的爸爸只能在母妻之間跑來跑去解釋,成了“外交”能手。

下一年春天,南京來了巨大的臺風,年輕的新娘到中央醫院生他們的第一個孩子,發現醫院病房的窗戶也都被臺風吹破了。她興奮地想,??!這肯定是個“總統級”的男孩兒!爸爸也在等待兒子,他倆已經準備了好多名字——都是男孩子的。這一來,當看到一個紅紅皺皺的小女孩兒時,他倆完全愣住了,說不出的驚訝和失望。他們彼此相看,不知道怎么辦。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想不出任何女孩兒的名字。

到了第三天,奶奶發話了。她給這對新父母解釋了這個孩子的來龍去脈。風從虎、云從龍,這個降臨者,顯然就是爸爸小時候那只最寵愛的名叫小虎的大貓。那只貓有天突然被車子壓死了,徐家的“三禿子”(爺爺給所有兒子剃光了頭,拒絕留滿清辮子)傷心得不得了,不吃飯不睡覺,只是呆呆地難過。奶奶安慰爸爸說,別哭了,三禿兒,你那小虎兒會盡快飛回到你身邊,陪你一輩子的。爸爸這才安心,慢慢恢復了正常。

奶奶抱著這個新來的小女娃說:你看,這不就是你等了那么多年的小虎兒回來陪你了嗎?你說是誰?這就是回來的小虎兒嘛。我的父母沒話講,于是奶奶看著母親的臉,第一次賜給了兒媳婦一個稱呼——你說不是嗎,虎子娘?

1934年夏天,徐小虎與父母在廬山牯嶺。資料圖

1934年夏天,徐小虎與父母在廬山牯嶺。資料圖

八年后,我們在陪都——重慶郊外歌樂山度過了杜鵑花開滿山頭、松樹在風中舞唱的至美時間。1938 年到1941年,爸爸當了四年中華民國駐意大利代辦。二戰爆發,中意斷交,爸媽帶著我和妹妹小玉回到了中國。奶奶也從成都姑姑家來到歌樂山迎接分別了四年的三兒子。

我們的飛機在重慶落地,歡迎者擁在父母旁邊,講大人講的中國話。我走下舷梯,腳踏到中國的土地,感動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