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榜:哪家銀保機構的“綠色”更純凈?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從綠色金融產品、環境貢獻、社會責任和ESG治理四個維度對商業銀行進行定性定量考察和評估,而對保險機構則按照經濟績效、環境績效、社會績效和公司治理四個維度進行定性和定量測評。定量定性分值占全部權重的70%。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團隊根據對上述機構的專項調研賦予其媒體因子權重,并邀請外部專家評審團對上述公司進行評審。兩者分值權重各為15%。其中,媒體因子影響因素主要指被調研金融機構對媒體調研的開放度和透明度。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調研發現,在九家壽險公司中,僅有三家的ESG相關報告獲得獨立第三方鑒證。
責任編輯:謝艷霞
快速發展的綠色金融被明確提升為國家金融戰略。
繼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綠色金融作為必須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后,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近日在其發表的《推動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有效銜接》一文中表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國綠色貸款余額和境內綠色債券市場余額分別高達28.58萬億元和1.98萬億元,分居全球第一和第二位。
央行研究局還稱,將借鑒綠色金融標準制定工作經驗,逐步推出各類金融產品共同適用的轉型金融標準,并將強化碳核算和環境信息披露要求。
更值得一提的是,《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自2022年落地之后,銀行保險機構日趨重視綠色金融業務及其自身環境、社會和治理表現。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綠色保險半年保費收入1159億元;保險資金投向綠色發展相關產業余額1.67萬億元,同比增長36%。
在有關部委和監管機構勠力推動之下,各家銀行和保險公司的綠色金融成績單如何?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基于公平公正和科學原則構建了綠色金融指標體系,以測評金融機構綠色金融的純凈度。
綠色金融榜單的六大維度
鑒于銀行業和保險業金融機構業務結構不同,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分別設置了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以分別評價銀行業和保險業綠色金融發展現狀,并探究各銀保機構如何進一步提升綠色金融業務進而完善自身ESG表現。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從綠色金融產品、環境貢獻、社會責任和ESG治理四個維度對商業銀行進行定性定量考察和評估,而對保險機構則按照經濟績效、環境績效、社會績效和公司治理四個維度進行定性和定量測評。定量定性分值占全部權重的70%。
與此同時,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團隊根據對上述機構的專項調研賦予其媒體因子權重,并邀請外部專家評審團對上述公司進行評審。兩者分值權重各為15%。其中,媒體因子影響因素主要指被調研金融機構對媒體調研的開放度和透明度。
銀行榜指標體系:12個二級指標 25個三級指標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從六個維度對20家商業銀行進行考察評估,并設置了12個二級指標和25個三級指標,進而根據不同子指標的重要性差異賦予其不同權重。
綠色金融榜之銀行榜指標體系(梁淑怡、劉宇宇/圖)
現對銀行榜指標體系定量定性指標說明如下:
(1)綠色金融產品。
綠色金融產品的內涵和外延是什么?針對商業銀行,按照《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相關規定,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將綠色貸款余額、增速、占比和綠色債券的發行總額、承銷規模納入2023綠色金融榜之銀行榜單測評指標。該維度5項三級指標權重合計16%。
(2)環境貢獻。環境貢獻是指金融機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實際貢獻和表現。
一方面,為促進“雙碳”目標實現,各金融機構積極建立綠色低碳運營體系,制定未來一段時期的碳排放目標,搭建碳排放統計平臺,計算自身溫室氣體排放量及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分析自身碳排放潛力,為低碳運營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另一方面,各金融機構樹立“綠色運營辦公”理念,降低運營活動對環境產生的影響。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結合公開披露信息,采用溫室氣體排放量及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考察各金融機構的綠色低碳運營體系,采用人均能源消耗和人均用水量衡量各金融機構在綠色運營方面的表現。整體看,金融機構的環境貢獻度越高,意味著其綠色低碳運營越好,對環境造成的損害越少,碳中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越高。該維度4項三級指標權重合計8%。
(3)社會責任。社會責任是指金融機構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社會評價和員工發展與保障。
這個指標包括四個層面:一是指金融機構堅守金融服務實體企業的初心,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引導金融資源流向國家重點支持的先進制造業和科創企業等實體經濟產業,并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相關指標權重為15%。
二是指金融企業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把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加大涉農信貸供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金融支持。相關指標權重為9%。
三是指金融機構面對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參與三大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提供優質養老金融服務,開展醫保社保電子憑證的推廣和應用,優化社會保障服務。相關指標權重為8%。
四是指金融機構自身人力資本發展,主要體現在員工培訓覆蓋率及人均培訓時長,建立健全規范化、多層次的人才培養培訓體系,為員工個人職業發展奠定基礎。相關指標權重為4%。
綜上,該維度下四個二級指標共包含13個三級指標,權重合計為36%。
(4)ESG治理。此處的ESG治理是指金融機構是否搭建了與綠色金融、環境貢獻和社會責任相適配的組織架構與績效考核。ESG表現是金融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考量因素,ESG理念成為投資者投資決策的重要理念。
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建立ESG治理架構,成立專門部門或辦公室負責綠色金融等工作,并將ESG相關指標納入績效考核體系以激勵員工有更好的綠色金融表現。與此同時,上市公司被各大評級機構進行ESG評級。本榜單采用明晟評級結果衡量各金融機構ESG治理績效,綜合體現各金融機構在權威評級機構的ESG表現。該維度3項三級指標權重合計10%。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依據上述維度和指標體系,并以2022年至2023年為觀察期,分別對20家商業銀行相關指標測評打分。
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榜顯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和興業銀行位居前三。也是僅有的三家總得分超過70分的商業銀行。
綠色金融榜之銀行榜(梁淑怡、劉宇宇/圖)
四大行:工行農行各有領先
為深入分析不同類型商業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中的突出表現,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著重分析各子項表現優異的商業銀行所采取的有關綠色金融的舉措。
整體而言,國有銀行綠色貸款余額總量遠高于其它銀行。如2023年6月末,工商銀行綠色貸款余額達5萬億元,占該行貸款總額逾30%;綠色債券發行總額和綠色債券承銷金額指標,國有大行也均位于前列。如2022年底,中國銀行綠色債券發行總額877億元,綠色債券主承銷金額4539億元,位居第一。
ESG治理方面,六大行均設置了與綠色金融相適應的組織架構和績效考核體系,在明晟最新公布的ESG評級結果也均為A級,全部獲得滿分。
在社會責任領域,六大行在適老化服務、電子社??ê碗娮俞t保憑證發行推廣等方面均表現優異,獲得滿分評價。
有所不同的是,工商銀行綠色貸款余額及占比、涉農貸款余額及占比、制造業貸款余額及占比等6項指標在四大行中均高居第一。盡管在環境貢獻方面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和人均能源消耗高于其他三大行,但其綜合排名仍為第一。
農業銀行綠色貸款余額和制造業貸款余額均僅次于工商銀行,但綠色貸款余額增速在四大行中最快;同時,該行縣域綠色貸款余額及占比高居同業第一,2023年6月末累計發放碳減排貸款規模及帶動減少碳排放量等指標居同業前列。農行綜合評分雖比工行少了5.25分,但大幅領先其它兩家國有大行,搶占“榜眼”。
股份行:興業一枝獨秀
整體上,股份制銀行綠色貸款余額弱于國有銀行,且綠色貸款余額占比平均值約11%,遠小于國有大行18%的占比平均水平。這顯示股份制銀行在綠色貸款支持綠色產業發展方面力度較弱。同時,股份制銀行罕見發行綠色債券,綠色債券承銷平均規模也僅有國有大行約1/10,這同樣顯示股份制銀行在綠色金融產品方面表現較弱。
但股份制銀行中也并非沒有標桿。興業銀行在綠色貸款余額、涉農貸款余額、制造業貸款余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等指標上表現搶眼,均排名股份制銀行領先水平,在明晟ESG評級中,興業銀行也與四大行一樣獲評A級。同時,興業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的競爭力也受到多數評審專家的認可,其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得票數與工商銀行并列第一。
因此,興業銀行綜合得分力壓一眾銀行,以3.32分的優勢力壓中國銀行,獲評本次銀行業綠色金融榜的“探花”。
城商行:增量指標較好
受規模和體量的劣勢影響,城商行在綠色金融榜單排名上總體遜于國有銀行與股份制銀行,但在增速指標上普遍表現較好。
從綜合得分來看,表現最好的南京銀行位列第8。在體量和規模劣勢明顯的情況下,南京銀行憑借綠色貸款余額、涉農貸款余額、普惠型小微貸款余額等方面的占比指標優勢,綜合得分不僅在城商行中拔得頭籌,綜合評分更超過了規模遠超自身的國有大行和頭部股份制銀行。
服務實體經濟:國有行更盡力
整體而言,國有銀行屬于社會責任的第一梯隊成員,第二梯隊及第三梯隊依次是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
在考察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時,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選擇以制造業貸款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衡量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表現;在考察商業銀行支持鄉村振興時,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選擇以涉農貸款衡量商業銀行鄉村振興情況。在這兩個層面,國有銀行在貸款余額、增速和占比上都表現較為優異。
股份制銀行在養老金融和員工人力資本發展方面則表現優異。相對而言,城商行在員工人力資本發展上披露信息仍然不全面。
ESG治理呈現明顯梯隊特點
整體看,商業銀行ESG治理維度呈現出較為明顯的梯隊特點。
國有銀行ESG治理表現較強。股份制銀行大多設置了相關機構和績效考核體系,但總體ESG治理績效等級弱于國有銀行。
城市商業銀行在ESG組織建設上較弱,部分表現為未設置獨立部門或辦公室管理綠色金融、環境貢獻以及社會責任等事務,并且ESG績效評級為“BBB”或者“BB”等級。
壽險榜指標體系:十四個子指標
對于商業化運作的金融機構,經濟績效是經營成果,也是可持續發展基礎,但綠色金融榜更考量E(環境績效)、S(社會績效)、G(公司治理)成效。
基于上述理念,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以2022年-2023年10月9家壽險公司披露的財報、公告和宣傳稿等公開信息為基準,從經濟績效、環境績效、社會績效和公司治理四個維度對九家壽險企業進行定量和定性評價,并設置十四個子指標,根據各子指標重要性差異賦予其不同權重。上述指標的總權重占70%。
同時,綜合專家評審和媒體因子(各占15%權重)兩大維度,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對九家壽險企業進行綜合評分,構建保險業綠色金融榜。
綠色金融榜之壽險榜指標體系(梁淑怡、劉宇宇/圖)
現對壽險榜指標體系定量定性指標說明如下:
經濟績效維度,以綠色投資規模、營運利潤2項三級指標衡量。綠色投資指投資綠色產業或者進行綠色商業活動,如購買綠色債券、綠色指數基金等;以營業利潤衡量公司經營績效,理論上講應該以綠色投資業務創收指標衡量,考慮實際信息披露,以營業利潤代替。上述2項指標權重合計10%。
環境績效維度,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和人均值是核心指標,與“3060”雙碳目標相呼應??紤]到金融行業服務業特性,以用電量、用水量、用氣量、用油量衡量自然資源及能源消耗。上述5項指標權重合計25%。
社會績效維度,主要從消費者、員工和社區三個角度設置消費者投訴量、員工流失率和公益慈善投入3個三級指標衡量。上述指標權重合計15%。未納入政府和合作伙伴等利益相關者在于各家ESG報告信息披露口徑不同,可比性較差。
公司治理維度,設置核心議題數量、明晟(MSCI)評級、范圍三數據披露情況、ESG報告第三方認證情況4項三級指標。上述4項指標權重合計20%。其中,碳排放范圍三數據是組織層面碳排放核算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企業生產相關的上下游(價值鏈)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對于金融等服務行業來說,商務旅行、員工通勤等是范圍三主要構成項,但因該部分核算困難較大,主動披露的壽險公司較少。此外,盡管保險行業對ESG報告重視程度提高,但大多數ESG報告并未獲得第三方認證,因此客觀性和獨立性存疑?;谝陨显?,從鼓勵規范信息披露角度,公司治理維度指標采用定性方式設置。
壽險榜單:平安人壽拔頭籌
壽險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榜單顯示,平安人壽、人保壽險和陽光人壽總分位居前三。
從定量定性指標看,平安人壽、人保壽險和友邦人壽領先,但人保壽險、友邦人壽因在調研時未能及時提供任何補充信息,因此媒體因子得分為0,拖累總分及排名。值得注意的是,泰康人壽因未上市,且未披露ESG報告或者社會責任報告,其定量定性指標排名墊底。
綠色金融榜之壽險榜(梁淑怡、劉宇宇/圖)
中國人壽名列經濟績效第一,陽光人壽社會績效得分最高
為尋找優勢差異,為保險業樹立標桿,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重點對各維度排名前三的壽險企業采取的綠色金融舉措進行分析,以期為險企實現綠色轉型提供有益參考。
從經濟績效維度看,中國人壽、太保壽險和平安人壽位列前三。中國人壽總資產位居國內壽險業首位。
從環境績效維度看,新華人壽得分最高,平安人壽和陽光人壽分列第二和第三。
從社會績效維度看,陽光人壽得分最高,其次是人保壽險,第三名是新華人壽。
從公司治理維度看,友邦人壽第一,平安人壽第二,人保壽險第三。在ESG組織架構上,相較于其它險企,友邦保險成立多個職能部門管理ESG相關事務,自上而下成立了較為完整的ESG架構體系,推動企業ESG政策落實。在ESG績效考核上,友邦保險將環境、社會和管治納入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體系。
壽險公司ESG信披質量有待加強
隨著“洗綠”“漂綠”等問題顯現,各利益相關方不僅關注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質量,也日益關注環境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而聘請合格、獨立的第三方鑒證成為衡量的關鍵舉措。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調研發現,在九家壽險公司中,僅有平安人壽、人保壽險和友邦保險ESG相關報告獲得獨立第三方鑒證。據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發布的《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和鑒證狀況:2019—2021年趨勢與分析》報告顯示,在對21個國家和地區的1350家公司調研后,發現64%的公司對披露的2021年度 ESG 信息進行鑒證。而同期我國內地和香港的調研公司中,僅37%和52%的公司在2021年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鑒證。 原因之一在于我國監管機構目前對公司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并出具鑒證意見仍處于鼓勵階段,金融機構在報告鑒證方面并無太多的行動與積極趨勢。
此外,金融機構在范圍三碳排放數據定量披露方面也有待提高。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調研發現,在九家壽險公司中,僅有平安人壽、人保壽險、友邦人壽和太平人壽單獨披露范圍三定量數據。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