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現代化,金融服務有新解

年末歲尾,秋收已過。走進蘭考縣紅廟鎮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卻仍是一派繁忙景象。

工程機械來回穿梭,挖掘機正在開挖灌蓄水池,同時土地平整工作也在有序開展。曾經的一塊塊“巴掌田”已經集中連片,“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 的高標準農田初具雛形。

耕種更集約,管理更智慧。在農業銀行的金融支持下,當地農民依托高標準農田改造實現每畝增產200-300斤,對來年的豐收也有了新的憧憬。

隨著“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到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課題。然而,農村經營主體“小”“散”“弱”的歷史問題,與現代化進程中涌現出的新課題、新需求復雜交織,為金融服務供給帶來了諸多挑戰。

作為服務“三農”的國家隊、主力軍,農業銀行在金融服務“三農”的道路上從未停止探索,新的解決方案也正在孕育萌發。

藏糧于技的金融保障

糧食安全乃國之大者。進入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勝利已解決了14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但受制于人均資源不足、底子薄等原因,“三農”仍是一個薄弱環節,農業現代化明顯滯后,端牢飯碗的能力仍需加強。

糧以土為本。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小塊田集中連片,配合現代化機械設施和智能管理,不僅能夠極大促進農業現代化、保障糧食安全,更能助力農民致富增收。為此,農業農村部在2021年的《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中提出到2030年建成12億畝高標準農田的目標。

然而在現實中,農村地塊分散、小農戶缺乏動力,項目建設與運營脫節,收益缺乏保障,不僅影響項目開展的質量,也直接導致了商業融資的困難。

正當蘭考縣政府頭疼“錢從哪里來”的問題時,農行開封分行主動來到蘭考調研,與當地政府反復溝通,引入了一家當地國企作為建設(承貸)主體,將零散的耕地集中至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統一流轉,解決了項目地塊分散、建設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也確保了承貸主體的信用資質。同時,由建設(承貸)主體委托專業公司負責農田種植、管理和維護,以種植收益作為還款來源,提供了可靠穩定的保障。

農行還進一步優化擔保增信方式,跟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上游的種植大戶、社會化服務組織、合作社、村集體及下游的糧食經紀人、糧食深加工企業等產業鏈客戶,擴大信貸服務覆蓋面。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是破解農業主體“小”“散”“弱”的一個縮影。通過“建設(承貸)主體+土地流轉+經營收入還款+增信擔保+綜合服務” 五位一體的信貸模式,農行河南分行從信貸的各個環節逐個化解難題,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有效助力高標準農田建設。

圖/視覺中國

農以種為先。我國種業的創新能力,是農業現代化亟待提升的另一短板。2020年,我國農作物種業企業達到7300多家,但有育繁推一體化能力的尚不足百家。

種業科技的自立自強在創新研發初期、商品化階段離不開金融的支持。據統計,90%的科研成果還沒走向市場就被埋沒在商品化階段。對于種業企業來說,知識產權無法定價,融資難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農行重慶分行積極聯合重慶市農業農村委,通過實地調研,研究推出了植物新品種權質押貸款產品,在押品選擇、價值評估、質押登記、貸后管理等關鍵環節進行了探索創新。產品推出后,重慶中一種業通過植物新品種證質押獲得了300萬元貸款。這也是全國首筆相關貸款,開創了金融機構支持種業振興的新路徑。

截至2023年9月末,農業銀行種業領域貸款余額465億元,較年初增長65%,重點支持了隆平高科、先正達集團、中種集團等一批種業骨干企業,服務雜交水稻良種”育繁推”產業化基地、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為強化種業企業的科技競爭力提供了堅實后盾。

培育拓鏈強鏈新主體

“小”“散”“弱”的特點也反映在農業產業鏈上。目前,我國農業產業鏈尚處于發展初期,面臨著鏈條短、規模小、收益低、競爭力弱等諸多挑戰。如何通過金融延長產業鏈,提升產業鏈的整體價值?

抓住產業鏈條上的關鍵環節、關鍵主體是解決問題的一把鑰匙。

據統計,截至2022年末,全國縣級以上龍頭企業達9萬余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達390萬家、222萬個。這些新興農業主體一頭連接著農戶,能夠帶動超過8900萬小農戶;另一頭連接市場需求,在促進農業產業升級轉型、農民支付增收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在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許商街道張小莊村,懷揣“種地夢”的張元河成立了商河縣農機聯盟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在成立之初,經營、機械、農資等環節都需要大量資金,但剛剛成立的合作社規模小、財務不健全、缺乏抵質押物,也讓張元河的夢想搖搖欲墜。

早在2020年,農行山東分行推出“強村貸”產品,創新將黨建引領引入信貸資質,將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能力和聲譽轉化為評定信用等級和申請貸款的重要依據,切實解決了合作社融資難、融資貴等難題。在農行山東商河支行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張元河成功獲得了首批60萬元“強村貸”。有了這筆錢,他當即決定擴大租賃土地,合作社當年的利潤較上一年整整翻了一番。

農行山東商河支行客戶經理為張元河開展貸前調查。

在廣東,農行面向省內規模大、口碑佳的優勢產業和特色農業板塊的重點企業,逐戶開展走訪調研,了解企業的業務特點和融資需求,創新推出“龍頭貸”產品,在產品設計、服務模式、專業團隊等方面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務。

在福建,農行通過服務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物流等全鏈條,不斷推動產業鏈延伸拓展,推出“興菇貸”“興漁貸”“興茶貸”“興林貸”等系列產品,服務農戶27萬多戶,覆蓋全省所有鄉鎮、88%行政村和88個特色產業。圍繞特色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農行還推出“煙農貸”“牦牛貸”“藥材貸”,農業產業金融服務的多樣化和專業化水平持續提高。截至2023年9月末,農行鄉村產業貸款余額1.88萬億元,增速達34.9%。

從環境中發掘價值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曾經,詩意的鄉土生活與自然生態相融相生。

但隨著農村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速,農村的環境問題日益凸顯,而農村基礎設施落后,既無法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對幸福生活的訴求,也有悖于鄉村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黨的二十大將“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提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然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類項目多偏公益性,收益不高、回款期較長、自有資金較少,與盈利性項目立項相對割裂,融資難度較大。

如何挖掘鄉村環境背后的經濟價值以實現金融賦能?農行在2022年與國家鄉村振興局合作推出同業首個專門針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鄉村人居環境貸”,并以此為抓手,加大資源投入,支持了農村污水處理、村鎮整體改造等多個項目,有效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建設。

剛剛下過雨的浙江建德新安社區儼然一幅和美宜居、富有獨特韻味的江南水鄉美景圖。這樣的景象,得益于農行“鄉村人居環境貸”支持的“建德市橋東至洋安及橋南區塊雨污管網提升工程”項目。

“這塊區域由于歷史原因,雨污水干管存在結構性缺陷,一到梅雨天,陽臺廢水、廚房污水和洗滌廢水橫流。建德市政府將該問題的解決方案列入2022年政府及國有企業投資重點項目,這個時候農行的‘鄉村人居環境貸’恰好雪中送炭,為項目的及時啟動注入了動力?!闭憬贾萁ǖ率兴畡沼邢薰鞠嚓P負責人如是說。

宜人的生活環境與生態資源,不僅滿足了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為農民致富增收帶來了新的希望。

杭州建德新安江畔雨后江景。

廣鹿島隸屬于大連長??h,是國家級海島森林公園。島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鄉村優質的生態資源為當地發展旅游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但不少經營著民宿、漁家院的島民苦于資金周轉不足無法進行升級改造。

農行看到農村地區文化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的發展潛力,精準推出農文旅融合金融服務,助力鄉村生態文旅產業的發展升級。農行大連長海支行結合長??h海島旅游產業的發展需求,創新農家樂、休閑漁業升級改造等貸款模式,積極為當地島民提供金融支持,累計投放農家樂貸款233筆、金額4158萬元;休閑漁業升級改造貸款107筆,金額2477萬元。

“生態美了,日子好了。農行又為我們送來了及時雨,錢袋子也鼓起來了?!笨粗鵁ㄈ灰恍碌拿袼?,當地島民欣喜萬分。

在科技革新中豐富想象

隨著近年來國家數字鄉村工程的加速推進,農村數字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曾經制約“三農”金融服務的信息不對稱、信用體系不完善的瓶頸,也有了新的突破可能。

乘勢而上,農行不斷整合農村的信息資源,通過打通內部各條線、各系統的數據,深化農業農村、工商、稅務等外部數據的連接,推進線下整村信息建檔和線上多渠道數據引入。

2023年9月,農行發布了“農銀惠農云”平臺,為縣鄉政府、村兩委及各類涉農主體提供了一攬子數字化管理工具,全方位賦能鄉村治理、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目前,該平臺各類場景的入駐機構數超10萬個,服務三百多萬用戶,覆蓋縣(區)超2000個。

10月,農行推出 “黨建+金融+科技”信用村信用戶綜合服務平臺。借助該平臺,村委會可實現線上申請信用村評定和線上客戶推薦;銀行可實現線上精準獲客,加強信用村創建成效監測和管理;農戶可獲取便捷、優惠的金融服務;政府可通過村實時數據大看板,為村務管理提供抓手,實現了各級黨組織、村集體、農戶和銀行的多方共贏。

而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高新技術的不斷迭代,也為豐富數字化金融服務場景、提升線上金融服務效能帶來了新的機遇。

以農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場景和產業需求為導向,農行積極將創新技術應用落地,積極構建智慧農業、智慧市場等場景生態,將金融產品服務內嵌到鄉村日常生產生活中去,實現無感使用、便捷服務、緊密聯接。

“多虧了農行,解決了我的大難題,豬糧總算有保障了?!?2023年6月,大連旅順口的生豬養殖戶老張終于拿到了全國農行系統的首筆視頻監控智慧畜牧貸款。

通過在養殖場安裝符合農行技術標準的網絡攝像頭,“智慧畜牧貸”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自動對牲畜數量進行盤點,解決了活體牲畜作為押品時身份識別難、監管難的問題,讓老張的牲畜成為了打通金融堵點的“活水”。

不斷豐富“一站式”金融服務,農行還打造了智慧農業、智慧市場、智慧糧倉等多個縣域農村特色場景,涉農特色金融場景已超2.5萬個。

發力數字化轉型,農行已形成了以“數據+算法+算力”為引擎和基石、線上線下協同發力的新型數字化普惠金融發展模式。目前,農行“惠農e貸”貸款余額突破1萬億元、服務農戶近600萬戶,數字金融服務“三農”又達成了新的里程碑。

創新,在不斷實踐的路上

所謂“三農”,茲事體大?!叭r”問題涵蓋了中國經濟、社會、人口的不同側面,其發展更是沿著千百年來的農耕文明一路向現代與未來走去,因其不同面向之復雜,對金融的需求自然也因地、因時、因人而變。

因此,金融服務也必須千變萬化去適應。

所以,要問金融服務何解,這本沒有標準答案。但在農行的實踐中,又似乎有跡可循。

既要有從國家政策中把握發展趨勢和重點領域的宏大格局,也要有走到田間地頭,俯身傾聽每位農戶的細致精微。既要有因時而變、因地制宜的靈活創新,也要有十年如一日、駐守深山高原上開展服務的堅持與堅守。

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巨輪滾滾前進,金融服務永葆鮮活。對于農行來說,答案就藏在實踐里。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