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博士說丨童兵:理論的價值是推動實務的進步

要解決新聞學的發展問題,“需要心平氣和地把問題攤開來、擺開來,有深入的分析,這可能就好了?!?br />
學界自我欣賞的風氣還是很重,這是不應該的。對此,學界應該檢討,應該去分析里面的原因。

新聞人要懂得自己的使命,最簡單、最樸素的一個要求就是向人民報道真實的東西、真實的新聞,這是最重要的。

責任編輯:錢昊平

博士檔案:

童兵,新中國第一位新聞學博士。

浙江紹興人,1942年11月生于浙江紹興。

1958年-1963年,在上海市上海中學學習。

1963年-1968年,就讀于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后受分配參加勞動鍛煉,一年后調往《錦鐵消息報》擔任該報記者及編輯。

1978年-1981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成為恢復高考后的首屆研究生,不久又隨新聞專業遷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

1984年-1988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成為中國培養的第一個新聞學博士,畢業后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

1990年12月,晉升為教授。

1993年起擔任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01年,調入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2012年,獲中國高等教育委員會新聞專業委員會中國新聞教育貢獻人物稱號和中國新聞教育獎。

現任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志德書院院長。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人力資源部博士后管委會第五、六、七屆專家組成員。

生于1942年的童兵是新中國第一位新聞學博士。(受訪者供圖)

生于1942年的童兵是新中國第一位新聞學博士。(受訪者供圖)

成為一名記者, 是童兵中學時期的愿望。但在十余年的求學經歷中,他發現自己的理想還是“搞學術,做研究”。

1968年從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后,童兵被分配到內蒙古科爾沁參加勞動鍛煉.1970年因《錦鐵消息報》意外發現其寫作能力而成為一名記者。

時代浪潮裹挾著初出茅廬的新聞學子向未知的方向漂流。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的消息傳來,遠在關外的童兵重新振奮起求學的斗志,于次年考取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這一年,距離童兵本科畢業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

他在碩博期間的導師是新聞教育家甘惜分。跟隨導師腳步,童兵投身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研究工作。

開拓一個新的研究方向,需要大量的基礎閱讀支撐。一年時間內,童兵將四千余篇帶“馬”字的論文全部通讀,50卷馬恩全集也都全部通讀一遍。

“馬恩全集是分批次出版的,前39卷全部讀完之后,后11卷是陸續到1985年才全部出齊?!蓖f,當時只有在原中央編譯局才能看到最全的新書。還是“窮學生”的童兵經常帶著兩個饅頭、一杯開水在編譯局看書,一坐就是一整天。

1988年博士畢業后,童兵留在中國人民大學承擔教職工作。在四十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