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馬拉松”,這屆中青年開始搶跑

“一個人是怎樣每一天都努力辛勤工作,到頭來卻一無所有?”

2022年深冬,美劇《傲骨之戰》的這段臺詞給黃玥琪留下了深刻印象。屏幕內的女主角戴安年過六旬,已然規劃好完美的退休生活,卻因遭遇騙局,一生積蓄付諸東流。屏幕外的黃玥琪24歲,剛從互聯網公司的裁員潮中逃脫,思考著何去何從。

不久后,黃玥琪往自己的個人養老金的賬戶里投入了一個月的工資,“比起年輕時短暫失業的自己,我反倒更擔心未來老無所依的自己”。

如果你打開社交媒體平臺看一看,不難發現,像黃玥琪這樣提前考慮養老問題的年輕人并不少。近幾年,隨著老齡化加速的新聞頻見報端和個人養老金相關政策的相繼落地,越來越多中青年一邊高呼著及時行樂,一邊卻暗自開始規劃養老。

我們距離體面養老有多遠?這已成為當下甚至未來的一個時代命題,而每一代人都終將給出回答。

從朋克養生,到提前養老

95后,未婚未育,大廠工作背景。只看這三個關鍵詞,你很難將黃玥琪和養老二字聯系在一起。一年前,黃玥琪和朋友聊起養老,還是一種調侃的心態,在網上自稱“脆皮年輕人”,“枸杞配咖啡,手拎保溫杯,主打一個朋克養生”。

與同齡人相比,黃玥琪還算幸運。一畢業就進入家鄉一家頭部互聯網公司。作為本地人,她吃住在家,領著高于一般行業的薪水,自在地過了兩年“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月光族生活。

轉變發生在2022年冬天,公司開始第一輪裁員,雖還沒落在自己頭上,但她“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不確定性”,坐在一起的同事,上午才打完招呼,中午吃飯回來桌子便已收拾干凈、不見了人影。

縱使黃玥琪天性樂觀,也不免擔憂起自己的下一步。年輕時丟了工作還能找,若到了告別職場的年紀,該如何保障自己的生活,“怕老了沒有收入,更怕老了還要繼續打工掙錢”。

《傲骨之戰》的經典一幕,給黃玥琪帶來了沖擊,“我當時意識到,戴安至少還有能力重回職場,如果是我,可能毫無退路”。

為了幫60歲以后的黃玥琪體面生活,25歲的黃玥琪開始研究“養老”這件事。在播客里,她知道了養老“三支柱”,在社交媒體上,她發現不少同齡人已經在為提前退休而努力攢錢,跑起了自己人生中的養老“馬拉松”。

黃玥琪很認同播客里聽來的一句話“不做預測,只做應對”。對她來說,唯一能做的就是為未來做個強制儲蓄,“畢竟我花錢總是大手大腳”。

此前,黃玥琪繳納社會養老保險,并購買了年金產品。從得知裁員消息起,她有意識開始了解個人養老金。裁員到第三輪,她所在的團隊解散,公司雖同意轉崗,但她仍然心有不安。三天后,她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并拿出1個月的工資,購買了養老基金產品,“湊齊了三支柱”。

2023年10月,年輕天津小伙與他經營養老院中的老人交談。(圖/新華社)

身在北京的高智敏27歲,她選擇個人養老金的原因是“個稅稅率達10%,參加個人養老金繳費可以節稅”。

個人養老金賬戶繳費每年限額12000,按照10%的個稅稅率計算,當期節稅1200元。在提取時只需按照3%納稅。

由于在醫護家庭長大,高智敏見慣生死,明白“衰老躲不開”。由于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高志敏不禁擔心未來領到的養老金能否足夠自己安享晚年。

體面養老需要多少錢?華夏基金《給年輕人的投資第一課》研究提出,假設退休后資金購買力不變,工資增長率在3%-5%時,養老資產的目標設置應為退休時年薪的10倍。

從拿到自己的第一筆可支配資金起,高智敏就開始著手理財,每個月儲蓄工資的30%,個人養老金里的12000元也已買滿。她的目標是“至少保證生活品質能和退休前齊平”。

越來越多年輕人意識到了這一點。早在2020年,騰訊聯合清華大學發布的《國人養老準備報告》就提到,超過70%的“90后”開始考慮提前做好養老準備。到了2022年,后浪研究所的“年輕人養老小調查”則顯示,超六成年輕人認為30歲以前就應該開始考慮養老,且有超過七成的年輕人認為理財、保險和房子是離不開的“養老三件套”。

人到中年,如何不被意外“背刺”

如果能給24歲的自己一句提醒,吳悠會說,“一切早做打算?!?/p>

32歲的吳悠曾是典型的小鎮做題家,大學考入上海一所211,畢業后留在上海工作。即便很早就定下目標要留滬生活,但她從未提前準備,主張“活在當下”。最終,她錯過了房價低點沒能買上房,錯過了居住轉落戶的機會,至今沒拿到資格?!叭绻以缧┳龃蛩?,現在或許能不一樣?!?/p>

可人生是單程票,沒有“如果”,這些追悔被記進吳悠的“錯題集”,提醒她“未雨綢繆”的意義。

邁入三十歲,吳悠同齡的朋友陸續結婚生子,進入另外的生活軌道?!拔也皇遣恢?,但緣分不到也沒辦法?!弊鳛橐痪€城市的獨居女性,吳悠早已不再依賴于家族保護,但隨著年齡增長,長期單身的她難免心生憂慮,“好像已經習慣了獨自生活,但獨自變老尚缺底氣”。

吳悠開始感受到背后空無一人的緊迫感,“有的人可能會想養兒防老,再不濟還有另一半共擔風險,但我至少現階段,只能靠自己”。

心態悄然轉變,吳悠從積蓄從不超過五萬元的“及時行樂”派,變成了“提前養老”派。目前,她已經集齊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三大“支柱”,還購買了商業保險,這些投入帶給她些許心安?!白隽瞬季?,自己倒下時身后還有一張網,沒做布局,倒下去就等于摔在水泥地?!?/p>

吳悠拍下的夕陽。(圖/受訪者供圖)

“養老要提前準備,甚至要跨代準備,等到了年齡再準備是來不及的?!敝袊鐣茖W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鄭秉文建議提前關注負儲蓄階段,有效利用金融形態的財富儲備,實現增值和保值,沉淀養老金資產?!袄夏觌A段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依靠的是個人的養老儲備,而個人養老金賬戶是個人的私有財產,它是可有效實現跨代際儲備的金融工具,能夠為大家創造安全感?!?/p>

42歲的洪小英則從父輩的老年生活窺到暮年的自己。

洪小英是山東青島人,30歲前的她和曾經的吳悠一樣“活在當下”?;橛?,家庭各項開支壓力撲面而來,”就像耍雜技,手里幾個球來回拋接,不敢放手,就怕砸地上”。

有一年,洪小英的婆婆因意外摔傷住院,醫療費有醫保覆蓋,但吃穿都得由洪小英和小姑子照顧。婆婆出院時,遞給她一個紅包說請護工得花錢,耽誤她們的工作還是要給點誤工費。

洪小英一時百感交集,一方面是心酸,覺得人老了,哪怕麻煩子女也小心翼翼的,另一方面是慶幸婆婆退休金高,有足夠的養老錢。想到自己,她卻擔憂起來,子女長大成人不在身邊,能依靠的只有老伴,更多時候還是得靠自己。

當天,洪小英研究起來自己的養老金,看著各項數據,她心頭一緊,“只靠基本養老保險是肯定不夠的?!?/p>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55%是養老金替代率的警戒線。而我國基本養老金替代率長期低于該水平,2021年我國基本養老金替代率僅40.18%,且呈現不斷下降趨勢。

從那時起,洪小英開始定期儲蓄,學習理財,買了重疾險,做這些都是為了抵抗眼下的風險,讓球落下去的時候有個緩沖。直至35歲,養老成為了她的理財重點。

洪小英在銀行辦理業務的時候得知國家試點的個人養老金制度,“12000元的額度看起來不算高,但要立即投入也得斟酌”。

洪小英和丈夫背負著每月7000元的房貸、2000元的車貸以及小孩教育支出,每一項支出都需精打細算?!斑@畢竟是現在存、未來才能用的一筆錢。我得搞清楚這具體能給我帶來什么?!?/p>

考慮了半年,洪小英才正式開了戶。一個對比是,黃玥琪從考慮到正式開戶只花了三天。

事實上,像吳悠和洪小英這樣的中年一代,已正成為購買個人養老金的主力軍。據人社部數據,截至2023年5月25日,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數達3743.51萬人,6月底繼續突破4000萬人,較2022年末實現翻倍增長。

據華夏基金最新發布的《個人養老金一周年洞察報告》,從繳存資金到購買產品階段,80后、90后中青年人群在繳存和購買階段的占比逐步上升,購買階段合計占比達68%,且表現出更強的投資意愿。

盡管”洪小英們“的決策周期更長,但他們大多一旦開戶便會開始繳存,且繳存金額較高。這一點也符合上述報告的調研情況,從兩年累積繳存情況來看,調研投資者整體的累計繳存金額均值超過萬元,38%的投資者累計繳存金額在5001-11999元。

個人養老金只是其中一個“錨”

距離黃玥琪開戶個人養老金已快一年。這一年,黃玥琪轉崗后工作內容大變,她最終決定辭職,開始了新的工作。雖然薪資不如前,但她并不后悔繳存了個人養老金,明年也打算繼續繳納——即便她已將12000元的額度全部買進基金,且暫為虧損狀態。

目前,個人養老金開戶后可在四種品類之間自由選擇購買:儲蓄類、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和商業保險。市界近期一篇相關報道指出,已開戶的客戶,大多在儲蓄和基金產品中進行選擇。Wind數據顯示,已發行的累計171款養老基金產品中,年初至11月初,只有25款收益為正。

”短期的波動很正常,這畢竟是長線投資?!秉S玥琪認為,“幾十年后才能取出來的錢,現在何必焦慮?”

同樣購買了基金產品的洪小英也很清楚地意識到“長線投資,不必盯著短期波動焦慮”。開戶后,她甚至不曾關注過具體收益情況。

黃玥琪和洪小英并非盲目樂觀。

《2023中國居民養老財富管理發展報告》顯示,與2022年相比,養老投資風險承受能力顯著提高,不愿承擔任何虧損風險的比例下降9個百分點,而能承受一般風險、能夠承受較大風險以及長期投資的受訪者占比分別提高4%、2%和1%。

華夏基金的報告同樣指出,個人養老金基金投資者具有較好的投資心態,當基金產品受市場影響出現浮虧時,59%的投資者仍堅定看好長期表現;從持有時長來看,超九成投資者都愿意持有3年以上,66%的投資者愿意長期持有(5年以上)。

《個人養老金一周年洞察報告》部分數據展示

但“長錢長投”的策略是否合理呢?鄭秉文認為,中青年優先選擇長期投資權益類產品是“毫無疑問的”。他解釋:“如果距離退休年齡超過20年,權益類的長期投資的回報是更高的?!?/p>

不過,從現狀來看,大部分人的選擇和吳悠一樣謹慎,更傾向于強制儲蓄而非收益率。

對待個人養老金的態度和投資策略的差異,也是養老規劃多元化的一個縮影。

提起理想中的老年生活,洪小英希望自己能和一群朋友在海邊買一棟帶院的房,互相照顧,共面“夕陽”。而黃玥琪想要自由地旅行,繼續嘗試不同的、全新的生活方式。

無論是年輕一代“黃玥琪們”,暫時未婚的“吳悠們”,還是身負重擔的“洪小英們”,他們對老年生活的具體想象有差異,為此所做的準備也不全然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不分背景、年齡或性別的時代命題——考慮養老,實則是在考量你想度過怎樣的未來人生。

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的生活更像一場充滿不確定性的航行,而個人養老金只是一個航程中的錨點,而要不要選擇這個錨點,或是圍繞這個錨點作出怎樣的投資,則是千人千面。

當然如果能有更多的參考資料和專業幫助,將錨定得更穩一些,這場航行或許也會輕松不少。如上述華夏基金的報告顯示,在養老金融服務方面,投資者最希望獲得業務咨詢服務和養老規劃服務,此外也希望能夠獲得專業的風險管理建議和專人投顧服務等。

“我們要如何才有底氣安心老去?”黃玥琪在讀完上野千鶴子的《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告別》后,也提出了類似的問題。

對此,鄭秉文的建議是,“通過豐富民眾退休收入結構來源、提高退休收入水平,才有利于個人晚年過上體面的生活?!绷硗?,他認為,發展養老金融,不僅可以提高投資市場的回報,最終還能共同促進養老金金融領域、養老產業領域和養老事業領域的活躍發展,為民眾帶來更豐富的養老選擇。

相關機構和企業也已開始行動。其中,個人養老金政策推出后的第一時間,華夏基金即推出華夏基金養老高峰論壇,開發并持續運營了養老投教內容陣地“養老Y星球”,同時推出了定制化投教工具,以更專業的投入,強化個人養老金作為第三養老支柱的普及、優化和深化。

養老本身并不是階段性的問題,而是需要秉持長期主義。放眼未來,伴隨著養老三支柱的逐步完善,社會性規劃意識的普及,相關機構和企業產品服務的豐富,以及養老金融體系的趨向成熟,“黃玥琪們”或許能給“如何安心養老”這道題寫下更多元的回答。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黃玥琪、高智敏、吳悠、洪小英為化名)

 《個人養老金一周年洞察報告》

*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文中觀點不對市場走勢構成任何保證,歷史業績不保證未來表現。提及行業、服務等不構成任何推介。

(專題)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